1、對產生不愛學習、厭學情緒的學生,作為教師、班主任,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肯定表揚,滿足這些高中生的自尊,以創造轉化契機。對于學習差的高中生成長,教師絕不能一棒子打死,更不能諷刺挖苦不愛學習、厭學的高中生,要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堅持不懈地激勵不愛學習、厭學高中生,以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良好的學風。
2、隨著高中學生年齡的增長,對有不愛學習、厭學的高中生來說不能要求的過高,要從其愛好和特長入手,找到一個突破點,幫助、指導不愛學習、厭學的高中生獲得成功,進而再提出新的內容和要求,周而復始,既可以提高不愛學習、厭學的高中生增加學習的興趣、消除厭學情緒,使高中生避免重復、無為的勞作,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有利于扭轉高中生的不愛學習、厭學現象。
3、高中生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因此,家長要尊重、關心、理解和信任孩子。支持高中生的興趣、愛好和決定。
4、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愛。從行為主義的角度,如果在學習中,孩子能不斷的得到鼓勵或其他形式的正強化,他就會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厭學也就無從談起。
5、家庭教育對于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孩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父母,孩子調整的同時,父母要積極配合,找到自身的問題,與孩子一同成長。
6、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他們了解學習的本質,關注學習過程本身,而不是為成績所累。現行教育體制學對成績的強調幾乎是他們多學習的唯一印象,這樣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對學習的厭惡也就非常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