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孩子對讀書都有抵觸心理,他們通常沒有找到自己的學習目的,認為讀書是為父母而讀,而父母的一味逼迫,讓他們覺得讀書是一件很難熬的事情。那么當孩子不愛讀書時我們家長該怎么做呢?
當孩子不愛讀書時我們家長該怎么做呢
1、以身作則
孩子的習慣通常都是在平常的生活中養成的,他們愛模仿別人做事,尤其使父母。孩子看到父母做什么,孩子也要做。當然,要想使孩子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自然要從家長入手。家長要遠離手機,平常空閑時,自己先拿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孩子當然也會照著家長的方法去做。如果孩子不愿意,那家長也有理由拒絕孩子,讓孩子去讀書。
2、陪孩子看同一本書
為什么要陪孩子看同一本書呢?因為孩子在自己閱讀時,有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不明白書中講了什么,甚至有些字還不認識。所以,家長要一邊陪孩子讀,一邊給孩子講講書中的故事和得到的主要信息,順便教孩子認字。何樂而不為。
3、常帶孩子去圖書館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應該不陌生。所以,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還可以帶孩子多去圖書館。因為在圖書館里,大家都在看書,安安靜靜的。這時,孩子也會融入到這種氛圍當中,拿自己喜歡的書,靜悄悄的讀自己的書。在離開圖書館后,家長可以一邊領孩子玩,一邊”請教“孩子的學習成果。
4、合理安排周末時間
周末大家都休息了,家長應該給孩子合理安排一下周末時間。比如,孩子的作業,帶孩子玩,帶孩子購物,然后帶孩子去書店買書。這樣,孩子不但會覺得很輕松,而且慢慢的也會變得做事有條理了。在書店,孩子挑自己喜歡的書買,但是,家長要記住,不要買的多了,一個星期看一本為好。這樣,孩子不但有了自己的任務,而且也愿意來書店了。
5、采取獎勵措施
孩子在每次讀完書時,家長要檢查孩子的成果。講的好獎勵就高,講的不好那獎勵就少甚至沒有。這樣孩子會為了自己想要的而認真讀書,更會想著辦法多讀一些書從而得到更好的獎勵。這樣,孩子不但主動讀書了,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不僅如此,孩子還學會了演講,認識了很多字等等。
孩子不愛讀書的原因
1、缺少父母的陪伴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我們經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不做好看書的榜樣,孩子也很難喜歡看書。
2、沒有舒適的讀書環境
就跟我們窩在沙發里看電視需要找一個舒服的姿勢一樣,孩子看書也需要一個舒服的環境。看書的地點、沙發桌椅、光線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沒有一個讓孩子感到放松舒適的看書環境,孩子又怎么會愛上讀書呢?
3、電子產品的影響
電子化閱讀讓孩子們的生活發生改變,沖擊了紙質書的閱讀。不僅如此,電子游戲也是那么具有“魅力”,讓很多孩子“愛”不釋手。還有的孩子可能拿起手機或平板電腦只是想看看書,沒想到,看著看著就開始玩游戲、上網了,導致紙質書沒讀,電子書也沒讀。
很多孩子并不是不愛讀書,而是沒有找到讀書的目的,不知道為什么而讀,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情況,好好的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找到讀書的目的與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