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放學回來后都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對于一些愛玩不寫作業的孩子來說,寶媽和寶爸感到額外的頭大。孩子不寫作業就會導致成績不好,那么,學生不寫作業怎么辦什么辦法最好?
學生不寫作業怎么辦什么辦法最好
1、接納孩子的感受
不愿意寫作業的孩子,在面對作業時,情緒急躁不安、很煩、很無聊、很想出去玩、不想被嘮叨……有這些情緒很正常,不然他也不會排斥了。我們要安撫孩子,讓他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是可以得到父母理解的,而不是父母眼里只有作業。
2、家長表達自己的情緒
看到孩子磨蹭半天不寫,我們內心一定也很煩躁,甚至很生氣,但我們不能把這種急躁通過發脾氣和嘮叨的方式去向孩子發泄。
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擔心,表達自己愿意和孩子一起解決目前這種困難的意向,通過真誠的溝通來建立和孩子之間的歸屬感。
比如說:你不寫作業,我確實會擔心,不僅僅是擔心學習成績,更多的是害怕你在其他方面遇到困難了,但是你沒意識到,又把它歸為到寫作業上,我又不知道如何去幫助你?對話的目的,是了解孩子的想法,一起商量解決辦法。
3、及時鼓勵孩子
當孩子表現出進步的時候,我們一定別忘了及時鼓勵孩子。甚至可以反過來,讓孩子監督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讓孩子“反客為主”,更有積極改變的欲望。
比如說:孩子寫作業時你會忍不住嘮叨,還喜歡盯著他的錯誤讓他馬上改正,那你可以讓孩子在你有這些表現的時候提醒你,并保證自己能做到,且用行動來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改變。也算是互相監督,一起進步了。
學生不寫作業屢教不改怎么辦
1、讓孩子獨立完成
老師們常常會在學校放學之前,給孩子布置很多家庭作業,希望學生能夠回家學習。而更多的父母其實沒有很好地去理解。總是在孩子寫作業時,坐在孩子旁邊;一旦孩子做的哪里有不對,就急忙糾正他的思路。
隨著時間推移,孩子很有可能對父母產生很強的依賴性;一旦離開了父母的輔導,很有可能連作業都不知道該如何寫。
甚至連作業的對錯都需要父母去拿主意,這不僅浪費家長自己的時間,更會耽誤孩子。對孩子的性格培養也是極為不利的。
2、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家長提倡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并不意味著就對孩子的作業不管不問。家長需要做的是一個監督。當孩子不會,向自己求助時,去交給孩子解決作業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
其次,也可以用一些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探索然后解決問題。這樣的輔導方式遠遠比急忙讓孩子改正錯誤更加有效。
3、勞逸結合更有效
老師在學校布置了很多的作業,如果此時家長看到孩子寫完作業很輕松時,不能以此為理由,給孩子布置另外的作業。長時間的用腦,會導致大腦長時間處于一個興奮的狀態。會更容易導致大腦疲勞;這時也會更加的遲鈍,嚴重的甚至記憶力會下降。
如果孩子總是愛玩,不好好寫作業,甚至不認真對待。就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些懲罰。當然,作為家長也是需要好好教育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