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大人是這樣,孩子也不例外,其實遇到挫折并不可怕,關鍵是有沒有應對挫折的良好心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抗挫折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呢?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
1、幫助孩子正確理解挫折
家長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的關鍵,是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和理解“挫折”。因為孩子年紀尚小,缺乏對抽象思維的理解,對于“挫折”一詞缺乏清晰全面的認識,所以家長可以從具體現象入手,可以讓孩子更直觀地感受到挫折是什么。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不必急于去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是讓孩子先直面挫折,認識挫折,再想辦法應對挫折,有過這樣的體驗之后,孩子就能更清楚地認識挫折了。
2、教會孩子正確認識失敗
遇到挫折的時候,失敗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因為害怕失敗,或是覺得自己不行,所以就停滯不前,不敢進行新的嘗試。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正確認識失敗。
我們有時候做某件事沒有成功,并不一定都是因為我們不如別人,也可能是需求不相符,所以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就失去信心,否定自己,重點是要從失敗中汲取教訓,找到原因,以期下一次的成功。
3、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如果孩子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比如只看到自己的優點而忽略了自己的缺點,由此可能對自己產生不合理的期待,那他可能就無法接受失敗,不能正確認識失敗,久而久之,也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降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他失去自信的。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所以就算在某一方面沒有做好也沒關系的,其實是很正常的。當孩子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自然也就能更從容地面對失敗了。
教育孩子如何面對挫折
1、家長多鼓勵孩子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定是在經歷挫折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去做各種嘗試。面對各種事情,如果孩子因為害怕挫折,而遲遲不敢邁出第一步,那他就永遠都無法成長,當孩子面對挫折退縮時,家長要多鼓勵孩子,給孩子信心和勇氣,讓他在挫折中成長。
2、給孩子做好示范,樹立榜樣
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應該自己先做好示范,如果家長遇事都不夠勇敢,缺乏抗挫折能力,那又怎能教育好孩子呢?
當家長遇到挫折的時候,不妨向孩子展示下自己是如何面對挫折,如何克服困難,甚至是如何面對失敗的,這樣的教育或許比家長枯燥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3、重視對孩子的挫折教育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玻璃心”,所以就覺得更要保護好孩子,生怕孩子遇到一丁點的挫折,但是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對的。
據研究表明,孩子在早期的時候,如果可以受點挫折,對于他的成長是有好處的,所以家長不要把孩子當成溫室里的花朵,要重視對孩子的挫折教育,這樣做反而能讓他們在未來少吃苦頭。
真正的挫折教育,就是我們給孩子足夠的愛、理解與鼓勵,引導孩子用積極的策略來面對挫折,并最終跨越挫折。也只有這樣的孩子,才會越挫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