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偶見報道的大、中、小學生因各種挫折,導致心理無法承受,最終選擇了用極端手段結束生命,令人感到十分痛心。那么如何培養孩子面對挫折呢?
如何培養孩子面對挫折
1、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挫折的前提就是,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孩子年齡小,喜歡和善于模仿。如果家長在受挫之后,表現的非常驚慌失措,孩子如果遇到挫折是不可能表現沉著冷靜的。所以家長要以身示教,做好孩子的榜樣。
在自己遇到挫折時,應該表現的淡定和鎮靜,然后積極的想辦法應對,通過言傳身教告訴孩子面對挫折的辦法。家長要注意把身邊的好榜樣及時介紹給孩子,使他們從鮮活的生活事例中受到教益,獲得如何應對挫折的經驗。
2、和孩子相互溝通,一起戰勝挫折:當家長發現孩子遇到挫折時,一定要和孩子在第一時間相互溝通,鼓勵孩子向自己傾訴,家長要像朋友一樣耐心地傾聽孩子訴說。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怎樣才能不受挫,引導孩子敢于正視自己,客觀地給自己合理定位,及時改變策略。
3、鼓勵和支持孩子重新梳理信心: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重樹信心,開導孩子的不良情緒,使孩子坦然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成功與挫折,真正做到在順境中不盲目得意,在逆境中不唉聲嘆氣,形成堅強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4、尋找挫折教育最好的途徑: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因此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自然產生的情境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這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如何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
1、放開選擇,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堅持并把眼下的事情做得更好,但希望歸希望,家長一定要給足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如果孩子連自己做事情的權利都沒有又談何努力呢?遇到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遇到的困難是什么,而不是強勢地命令孩子繼續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2、切身體會,讓孩子感受到被愛
幫助孩子增強挑戰困難的積極性,家長還一定要站在孩子的位置去切身體會,只有讓孩子在最需要關心的時候感受到被愛的溫暖,他們才不會因為某些困難和失敗而涌入更多負面情緒,當一個孩子遇到困難或失敗的時候他們的心情也是極為難過的,愛是父母幫孩子治愈傷口的良藥、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3、給予挑戰,讓孩子獲得更多機會
一遇到困難就要放棄的孩子,平時家長還要盡可能地給予孩子挑戰,讓他們獲得更多參與和實踐的機會,優秀的處事能力一定是體現在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作為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不僅要著重于學習能力提升,還要讓孩子多從日常的生活實踐去提升自我能力。
家長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創設一些挫折情境和事件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只要家長注重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和教育,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對孩子實施挫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