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抗挫能力,指的是在面對困難、挫折、失敗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抗挫能力強的孩子,他們會樂觀地看待挫折,接納失敗,分析原因,再接再厲。那么家長如何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呢?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
1、從小事開始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父母對孩子的抗挫能力,從小就有意識地去培養。他們會讓孩子分擔家里割草、刷墻、修理等工作。還會帶孩子到外面參加社會勞動,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時,他們不會護著、幫著孩子,而是鼓勵孩子自己去堅強面對。
2、通過各種活動磨煉孩子的意志力。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有意識地讓孩子完成某些艱苦的項目,親身經受挫折的考驗,可以磨煉孩子的意志力,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比如,父母可以適當地向孩子透露生活的不易,引導孩子利用假期兼職打工。
這樣做并不是為了讓孩子賺錢,而是為了讓孩子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明白父母為了養家糊口的不易,也讓孩子從父母身上體會到人生路的坎坷。
3、用名人事跡來激勵孩子面對挫折。偉人、名人的奮斗事跡是教育孩子的良好素材。父母經常給孩子講名人奮斗的事跡,讓孩子感受名人百折不撓的意志力,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都有偶像崇拜情結,對于優秀的人士會產生崇拜之心。
如果孩子把某個成功人士視為偶像,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在對方的影響下,變得越來越上進,越來越不畏困苦、勇于拼搏。
4、引導孩子用積極的態度看待挫折。挫折和失敗雖然令人痛苦,但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上帝在給孩子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給孩子打開一扇窗。透過這扇窗,也許孩子可以看到更美的風景。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孩子走這條路失敗了,還可以換一條路,也許走另一條路更合適孩子。有道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誰也不知道挫折和失敗會帶給我們什么。只要孩子能夠用積極的態度看待挫折,陰云之下也能看見希望,風雨之后就能看見彩虹。
家長如何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
1、給孩子樂觀的底色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于對待挫折的態度”。一個樂觀的孩子,抗挫折能力比悲觀的孩子總是要強一些。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個性很重要,讓孩子能微笑著面對挫折。
給孩子帶來最多打擊的往往不是失敗本身,而是他對失敗的理解。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重新建構對事件的理解,要讓孩子知道,任何負面的事情都有積極的意義。培養孩子變換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2、給孩子樹立正面的榜樣
孩子更傾向于社會學習,也就是模仿身邊同齡人或者喜歡的人的行為。身邊如果有這樣的人,或者家長本身就是這樣的人,可以反復跟孩子描述和”印刻“這些榜樣身上面對挫折時的處理方式。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多提提這些故事。故事比說教要有力量多了。
3、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
父母的愛是早期孩子蕞關注的反饋。如果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父母總是打擊孩子,孩子就傾向于不去嘗試。因為只要嘗試就難免出錯,出錯就有可能受到父母責罰。這樣一來,孩子越是不敢嘗試,抗挫折能力就越弱。
4、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不要包辦了孩子的大小事務,讓孩子有試錯的機會。孩子的能力是練習出來的,而不是期盼出來的。隨著孩子能力的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會相應的提升。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有披荊斬棘的勇氣,也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成為孩子最堅強的后盾,正是因為有了你們,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才能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