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具備很多能力,而溝通能力是進入社會、適應社會的基本技能,但是,生活中也有很多孩子不愿意主動溝通,不懂得溝通,或者不善于與人溝通。溝通不暢,不僅無法消除隔閡,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反而會引發沖突或引發沖突。那么,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溝通能力差,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對此,親子課堂給大家一些建議。
01了解兒童語言發展的特點
讓孩子從學習“說話”開始。與他人交流與語言表達有很大關系。如果父母想幫助孩子,就應該了解孩子的語言發展規律。兒童語言發展規律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對話語音逐步發展為獨白語音。
二是從情景語言到連貫語言的發展。理解對話的邏輯,并結合具體的情境和手勢,連貫地表達出來。
三是邏輯逐漸完善。演講的話題逐漸清晰、突出,層次逐漸清晰,開始能夠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事情的來龍去脈。
四是逐漸掌握語言表達技巧,能開始完整、連貫、清晰、有邏輯的表達,并適當運用語氣和語調變化,使故事內容更生動、更吸引人。
家長還要根據階段的特點,根據孩子的具體能力,從小培養、引導,讓孩子樂于表達,從開始學習到“對話”,到“教因”,不能一味的跟大人溝通,要跟孩子“講道理”。
同時,在實際生活情境中的應用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理解語言,也讓孩子理解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可以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來達到自己的要求和愿望,讓孩子體驗某種成就感的交流。
02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是孩子感受愛與溫暖最安全的地方。父母的細心陪伴能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幸福,孩子會更愿意與人交流;家長現在應該接受孩子的表現,多進行親子溝通,這是培養和鍛煉孩子溝通能力的最好方式,在溝通中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優缺點,并給予孩子正確的示范和引導;父母不要過分溺愛和保護孩子,一切為他們做,遇到孩子之間的問題,讓孩子自己解決,讓孩子克服依賴感,學會在挫折和失敗中成長,擁有自己帶頭能力,孩子在未來的比賽中可以有所作為;父母應鼓勵孩子對生活中的不同事物發表意見。如果孩子說錯了,不要嘲笑或責罵,而是要趁機引導,讓孩子覺得父母重視他的想法,鍛煉他有條不紊的表達能力。
03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與人溝通不順暢,往往是因為不自信,所以,除了讓孩子練習表達,最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家長要保護孩子的自尊,發現孩子的優點,信任孩子,幫助孩子克服心理不安,增加安全感,增加對自己的信心;家長通過示范,引導孩子與人交流,孩子做到了會給孩子充分的鼓勵和肯定,表揚孩子的進步和優勢,讓孩子樹立信心;尤其是孩子主動與他人交流時,更要給予鼓勵和表揚。
以上三點如果都做好了,孩子的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能有很大的提高。 這也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學習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