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孩子他們比較怯懦,遇到什么問題,他們就想退縮,尤其是遇到一些孩子不擅長的,或者說孩子害怕的問題,這時候孩子就特別想退縮。那么孩子遇到挫折就逃避怎么辦呢?
孩子遇到挫折就逃避怎么辦
1、共情
共情即意味著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去理解他人的難處。當面對孩子的時候,尤其是低齡兒童,成人世界里的很多大道理孩子是很難有共鳴的,這個時候父母如果能從孩子的角度進行勸慰,讓孩子產生共鳴,達到共情的效果,更有利于緩解孩子的恐懼。
比如說,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父母也是從孩童時期過來的,面對同樣的事情也一樣很害怕很恐懼,甚至比孩子此時的表現更不如,但最終父母也勇敢的面對了,并且發現這件事沒有那么難,最終還收獲了很多勇氣,孩子也一樣可以。這樣的理解和共情能讓孩子明白他的恐懼很正常,不要怕。
2、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十分焦慮的時候,可以通過一些方式讓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些讓人放松的事情上。這個時候,小游戲是最為方便和有效的神器。可以讓孩子反復往一個容器中倒水或者倒沙子,讓焦慮的情緒在循環往復的流動中逐漸消散。也可以讓孩子玩一會俄羅斯方塊,當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下一步該移哪一個格子的時候,大腦就不會被恐懼退縮的念頭所占據。
3、循序漸進
克服恐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是成年人在面對恐懼的時候,也是需要時間慢慢克服的。對于孩童,更需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和輕推,讓孩子一步一步,在克服恐懼的同時也享受這個過程帶來的成就感。
孩子害怕受挫折的原因
1、教育方式因素
有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一旦孩子沒有達到要求就會指責打罵孩子,時間長了之后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一旦失敗就會受到爸爸媽媽的指責。這種恐懼會讓孩子有很大的心理壓力,進而變得害怕挫折,經不起打擊。
2、成長環境因素
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相對于其他的孩子外界接觸較少,所以在各個方面都會顯得比較膽小,這樣的孩子會害怕自己失敗之后所要面對的結果。這種膽小的性格特點更容易讓孩子被挫折打倒。
3、家長過度保護
有一些爸爸媽媽因為害怕孩子受傷,所以對他們的保護過分全面。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孩子不習慣通過自己的能力來面對挫折,一旦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失敗了,孩子們就會感到非常的慌亂,因為他們平時并沒有靠自己處理這種狀況的經歷。
當然,如果以孩子的能力,確實暫時不能解決,父母也要安慰孩子,告訴他沒事,每個人都會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錯了也沒關系。這樣,孩子的畏難情緒才能慢慢緩解,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