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遇到問題就逃避可采取的辦法:1、家長不要采取強硬的方式逼迫孩子,要學會鼓勵孩子嘗試;2、不要給孩子貼上不自信的標簽,要幫助孩子重拾自信心;3、放下對孩子的高過期待,給孩子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4、接納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相信孩子;5、用既往經歷肯定孩子,告訴孩子自己可以的。
孩子一遇到問題就逃避怎么辦
1、不要采取強硬的方式逼迫孩子
不要遇到問題就先來一頓劈頭蓋臉的批評,從而徹底擊垮孩子的心理防線,企圖用“激將法”讓孩子重振士氣。當再次看到孩子想要逃避困難的時候,不要著急,也不要用一些有些強硬的手段去逼孩子。當孩子表明他不愿意嘗試時,我們可以從其他方面給孩子指導,鼓勵他去做,給孩子一個嘗試的空間。即使他嘗試失敗了,也不會有太多的挫敗感,他會仍然愿意繼續努力。
2、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從態度來看,不要給孩子貼上標簽。給孩子貼上“不自信”的標簽,孩子會很受傷也很尷尬,我們越覺得孩子沒有信心,孩子就越會在我們眼中表現出不自信的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而當我們更多地關注和發現孩子“做”的事情,并幫助孩子建立信心時,孩子會越來越自信。
3、放下對孩子的過高期待
很多父母本著對孩子“負責任”的態度,常常在“起跑線”上就為孩子制定了很高的目標,這種不顧孩子自身條件,只知道“攀高枝”的做法往往會讓孩子只能望著目標興嘆,卻很難嘗到成功的喜悅。從未被成功鼓勵過的孩子往往會經常有挫敗感,信心不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為孩子制定“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讓孩子不斷地在實現一個個小的目標中受到激勵,受到鼓舞,孩子的自信心就會不斷滋長。
4、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表現出畏難情緒時,我們要告訴孩子“我知道你覺得很難,這種感受很正常,即使大人也有這種感受。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可以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不用擔心別人的眼光、不用在意別人的說法。我在乎你的感受,我會幫助你,我們一起看看怎么才能變得更好一點”。作為家長要和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感受。
5、用既往經歷肯定孩子的能力
孩子遇到困難時,往往不確定自己能行,所以才會畏難。我們要幫他找到“我能行”的證據,描述曾經由害怕到成功的經歷,讓孩子確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讓過去的自己給自己力量。幫孩子把思緒拉回從前,孩子就發現自己也有能力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