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路上,每個孩子都會經歷挫折,世上沒有那么多事事順心萬事如意,更多的是意想不到的困難和跌倒。那么作為家長,孩子遇到挫折怎么辦呢?
孩子遇到挫折怎么辦
1、面對挫折不要逃避,不要抱怨!
不逃避就是要自信的面對,并且能夠自己解決問題,提高生活能力,磨煉意志,增加對挫折的抵抗力,加強了自信。
面對挫折不要抱怨別人的錯誤或者是上天的不公平,而是靜下來自我反省,然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不但是一個態度,也是一種智慧!
2、對挫折的概念要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
挫折就是讓自己不開心的痛苦,不要避免痛苦,不要害怕痛苦,只有痛苦才能讓你更加清醒和理性。
不會受苦或者不知道痛苦為何物的,就永遠不會長大成熟,所以,挫折和痛苦不是壞事,而是開心和成功的前奏,沒有這個前奏,就無法感受到開心與成功的意義和偉大!
3、挫折就是風險,沒有風險就談不上挫折與收獲。
趨利避害是做人做事的法則,也是每個人都希望的做事原則,這個意思不是避開有害的,而是能夠解決有害的不利因素和局面,那么有利的一面就出來了,也就是說,利和害是并存的,有害的一面解決不了,有利的一面就不會產生。
所以,要想讓孩子更好的學習與生活,必須要讓孩子學會體驗風雨坎坷的滋味,把挫折和風險轉化為自信的動力和智慧,這才是孩子長大成熟的規則與表現!
孩子抗挫能力差的原因
1、包辦式教育
認為孩子小,不想孩子受到一點挫折,一家人圍著孩子轉,滿足孩子一切要求,導致孩子的心智得不到鍛煉。
2、過高的要求和打擊教育
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用“鄰居家的孩子”來鞭策孩子,事事處處和別的孩子比,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打擊孩子,孩子成績好的時候怕孩子驕傲也是打擊孩子,慢慢的就讓孩子覺得自己永遠不如別人,自己怎么做也得不到家人的認可。
3、家人關愛的缺失
現在的父母工作、生活壓力都大,不少孩子一周難見到父母一次,有時見面只是在吃飯的時候,平時交流也少,父母很少關心孩子的心理,有些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只在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慢慢的就造成了孩子安全感的缺失,抗挫能力也就差了。
其實孩子也是在這樣的挫折和磨難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但是當他們遇到挫折和磨難的時候,我們家長一定要正確對待,只有正確對待,正確引導孩子才會讓孩子順利度過挫折,健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