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孩子每受一次挫折,就是家長對他進行挫折教育的好機會。那孩子遇到挫折就哭怎么辦,你具體應該怎么應對呢?
孩子遇到挫折就哭怎么辦
1、安撫孩子的情緒,表揚他付出的努力
孩子遇到了挫折有情緒是很正常的。如果否定孩子的情緒,只會讓他更受挫、更退縮。相反,你要充分肯定、理解他的情緒,并且表揚他付出的努力。
比如孩子因為搭不好積木而大哭時,可以讓他先哭一會,然后對他說:“沒關系,媽媽知道,積木搭不上去,你很難過。這個積木好難搭上去,媽媽也研究了好久才搭好呢。但是,剛才你試了好幾遍,媽媽覺得你可以不斷嘗試,很努力,這點特別好,媽媽很喜歡。”
2、幫孩子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能力
很多時候,孩子做不好一件事情,是當下能力沒達到,這種情況就要告訴他,他的能力現在還不行,但是通過努力訓練,以后可以做好的。比如,可以跟孩子說:“你現在還小,自己一個人還搭不了這么多積木,可以先練習搭兩層,以后就可以搭得很高很高。”
3、提供指導和幫助,鼓勵再次嘗試
安撫好孩子的情緒以后,可以跟孩子一起來解決問題,鼓勵他勇敢地再試一次。比如,可以這樣說:“媽媽跟你一起,我們再搭一次,我遞給你,你來搭,媽媽覺得這次肯定可以搭好。”一起搭積木的過程中,要適當地給孩子輔助,讓他自己搭的同時,確保能成功搭好,讓他體驗成就感。
孩子遇到挫折就哭是什么原因
1、家長常指責孩子,抗挫能力不足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就可能忘記之前和孩子約定的“知錯就改”的原則,而是忍不住會發火,對孩子進行指責。而孩子在被指責中,意識到失敗是一件家長不能接受的事情,家長無法接受孩子的犯錯,從而形成了錯誤信念,遇到挫折就會內心崩潰,自然容易產生抗挫折能力不足的情況,在小時候具體表現是哭鬧,長大了,可能就是直接放棄。
2、家長對孩子過度表揚或否定
在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優秀的,因此,習慣于拿“誰誰誰”家的孩子來“刺激”孩子,對孩子的行為過度否定,容易使孩子失去自尊心,影響其自信心,孩子就容易產生“玻璃心”。
還有一種極端情況,就是孩子偶爾獲得了一個第一名,家長會過分高興,表現得非常夸張,孩子會看在眼里,進而喜歡去爭勝,但卻掩飾不住其脆弱的內心。
3、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和鼓勵過少導致孩子不自信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在3~7歲時是建立自信心的年齡段,家長的關注和鼓勵恰恰能夠給孩子以自信,孩子希望通過贏得別人來獲得家長對自己的關注和認可。而家長或者是因為工作原因,或者是不小心忽視了,從而忽略了對孩子的及時關注和鼓勵。
眾所周知,孩子不可能在比賽或者生活的競爭中總贏,因此,輸一次,就是在孩子不自信的傷口上撒一把鹽,還可能演化為自卑。
在教導孩子的同時,我們做父母的有一點千萬不可遺漏,就是對于孩子的一些恰當行為給予鼓勵,讓孩子能夠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從而樹立自信心,自信對于孩子的一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