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粗心的問題不是說改就能改的,因為這是一種習慣問題,不管是好習慣的養成,還是壞習慣的養成,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改正亦然。那么孩子粗心到底怎么改?
孩子粗心到底怎么改
1、從專注力下手
孩子們小的時候,專注力都不太好,有些父母又喜歡打斷孩子的專注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專注力不夠的慣性作用,會直接導致孩子做事不專心,而不專心的副產品之一就是粗心。這樣,我們就需要從培養專注力入手,解決粗心的問題,做事專心,思考會更加全面,也就會越來越細致。
2、完善思維過程
孩子們在小的時候,思考問題,做事并不會考慮太過周全,即使我們成年人,也有時候也同樣如此。那么,我們在解決專注力的同時,就需要從思維過程,思維方式去幫助孩子。當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事先詢問一下他們想怎么做,中間會出現什么問題,有哪些困難,做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事情做完幫助做一下回顧。從小事入手,逐步擴大,就能慢慢改善。
3、調整孩子的心態
當然有些情況難免被急事打的手忙腳亂,粗心大意就在所難免了,有些時候,我們家長自己做事就比較著急,遇到有壓力的事情,更容易慌張,這就很容易影響到孩子。這時候,我們面對孩子時,調慢節奏就顯得異常重要。
4、讓行為塑造性格
行為好改變,性格卻比較難,除非遇到重大事件或者變故。這就需要我們從行為上面多去下功夫,逐步讓行為塑造性格。讓孩子多做一些需要耐心、精細化的事情,敢于讓孩子們實踐。
引導孩子克服粗心時需要注意什么
1、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家長不要動不動就以粗心為理由批評學生,這樣容易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考試過程中會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不要粗心”之類的心理要求上,這樣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出現更多不必要的錯誤。
2、采用正面強化的方法
對學生的粗心,盡量不要采取正面懲罰的方式,以避免對學生粗心的強化,而是可以運用正面強化的方法。
3、讓孩子學會自檢
在平時的學習中幫助學生養成檢查自己作業的好習慣。很多家長都愿意為學生檢查作業,以為這是對學生負責,殊不知這樣學生就養成了不細心檢查的習慣,要讓學生改掉粗心的毛病,首先要從家長做起。
4、培養孩子責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用自己的細心去感染學生,比如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條,建議學生學會自己整理東西、收拾房間,培養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責任感。
家長在引導孩子改正粗心問題時,首先要找對方法,不要讓錯誤的教育方法,加重孩子的粗心程度,要從生活小事入手,培養孩子仔細、認真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