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普遍的難管,令很多家長感到頭疼;建議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應該以尊重和寬容為前提。盡量多用一些商量的口氣和孩子說話,尋找與孩子的共同話題,才能更好的引導和教育好孩子。
孩子到底應該怎么管
第一、約束自身樹立好的榜樣。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重于言教,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梳理自己的微信。一個不喜歡學習的父母只有吃喝玩樂,一個不知道做什么的父母,一個品行惡劣、行為粗俗、不尊重老人的父母,就不會培養一位好孩子。
第二、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環境熏陶對于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影響,家長要有意識的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與學習環境,培養良好的氛圍,使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感染和熏陶。
第三、適當獎勵和懲罰。當孩子做了正確的值得表揚的事情時,家長應給予鼓勵與表揚,鼓勵其繼續堅持。當孩子做了不正確的事情的時候,家長應選擇合適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批評指正,嚴重時刻適當小小地懲罰孩子。不能只有獎勵沒有懲罰,不然很容易陷入溺愛孩子的情況。
孩子任性不聽話難以管教的原因
原因無非有兩個,一個是不愿意聽,因為覺得父母說的不對;另外一個是不想聽,因為孩子有自己的主見。
孩子的想法并沒錯,但家長卻不這么認為,在父母看來,“我的決定都是為了你好,你還不聽話,你對得起我嗎。”父母的想法過于主觀,并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考慮,并沒有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當孩子有逆反情緒時,家長反而不樂意了,還把錯怪到孩子身上。
所以,孩子不聽話的根源在父母身上,要改變就要先改變父母。
怎么管教孩子才最有效呢
1、合理控制孩子欲望。每個人都會有欲望,孩子也不例外,但是對比之下孩子的欲望會比大人更多,甚至常常出現,比如玩具的誘惑,零食,以及一些稀奇的事物等,作為家長要知道孩子的欲望越來越強,要求也會跟著越來越多,如果一味的去滿足孩子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增強孩子無休止的欲望。
所以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控制孩子無理要求,控制孩子的欲望,并適當延長滿足需求。
2、改善孩子懶惰。每個人都會懶惰,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五歲了依舊讓家長喂著吃飯,那就有點過分了,孩子如果能夠自己動手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自己來,不要一味的無休止的去滿足孩子,讓孩子懶惰成性。
尤其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不愿意自己穿衣服、收拾房間、疊被子等日常的小事情,盡早鍛煉可以有效提升孩子動手能力和長大之后的自理能力。
3、管住孩子的行為。孩子的一舉一動尤為重要,在公共場合里,不對著小朋友說臟話、罵人,更不主動攻擊別人是一個孩子正常該有的行為。對于孩子來說,初次做這些動作時,如果沒有人制止,就會加重這些行為,甚至肆意妄為。
無論孩子是自己在帶,還是給長輩帶,都應該時刻提醒孩子個人行為的重要性,融入集體,好的行為習慣往往給自己帶來便利性,反之則會成為個人交際上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