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的過程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正常的現象,能夠忍受和消除挫折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那么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呢?
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方法
1、歸屬感與安全感的建立。這是任何人獲得自信并從容應對人生逆境、重整旗鼓的基石。雖然馬斯洛把它放在需求層次的中間,我覺得它的作用更像是地基。一個有此依傍的人,才有絕地反擊的可能性和信心。
2、引導孩子了解生命中更重要的意義,認識到挫折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是看待挫折的態度和方式。讓他有機會在遇到挫折時學會思考,找到方向,從而能夠變壓力為動力。
3、孩子能做的事情一定一定讓孩子自己做,需要加把勁能完成的任務一定一定讓孩子自己完成。培養孩子自主性和成就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逆商不是說有就有的。孩子在做的過程會遇到挫折,會有挫敗感。家長要給與積極的鼓勵和引導而不是替代孩子去幫孩子完成。多讓孩子吃苦,培養孩子的毅力。不要不舍得讓孩子吃苦,社會不會憐憫她。
4、家長不要剝奪孩子經歷挫折、應對逆境的機會。我們可以接納孩子的情緒,和他們共情,但是需要明白的是不能去可憐他們,替他們扛起一切膽子。相信孩子,生活有很多可能性,不如意的往往居多,他們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而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向前看的心態是他一生都需要的。
5、鼓勵孩子多嘗試、不怕犯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則改之,善莫大焉。努力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世界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整,孩子在游戲或者參與某一項活動的時候要讓孩子自己去面對過程中的不完美。只有經歷的多,心理素質才會不斷強大。
抗挫能力低的表現
1、愛發脾氣。
日常生活中,積木搭建時,搭的太高倒了發脾氣;玩樂高拼插,拼不上了就扔掉不做了;穿衣服時找不到袖子了,就大喊大叫等等,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特別容易發脾氣。
2、輸不起。
想贏怕輸,很多孩子輸不起,日常游戲玩鬧輸了也不行,這一天就有情緒,甚至不吃飯等,感覺輸了全世界,同時會覺得自己跌到谷底了,一無是處了。
3、一蹶不振。
比如孩子參加舞蹈比賽,輸了這一次就認為自己不適合跳舞,懷疑自己的能力,對舞蹈再也提不起興趣了。這是非常致命的打擊和思維方式。
所以我們家長要關注孩子每一天的進步,不是關注結果,這個結果代表不了什么,只有可能是當下努力的驗證。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認為自己的能力是不斷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