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孩子在課堂上,表面在聽課,可是一到考試,成績總是不盡人意。其實孩子并沒有把知識記到腦子里,心思沒有在學習上。
孩子學東西不往腦子記怎么辦
1、讓孩子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之中。并且在家長興趣的指引下,就會會逐漸增加記憶的積極性,對有興趣的東西往往會表現出很強的記憶力。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激發孩子的記憶興趣。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記憶效果會更理想。
2、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學習確實是一件比較枯燥乏味的事情,而當記憶的內容附加了痛苦的情緒,那么就會連同背誦的內容一并刪除,如此還會造成惡性循環。所以要讓孩子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保持一顆平常心,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是要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口氣吃成一個胖子。
3、孩子學東西不往腦子記,家長先不要著急,要先找到原因,然后再想出對應的解決辦法。有可能是文章孩子還沒有讀通理解,也有可能是文章本身比較難背,還有可能是孩子自己比較馬虎。家長可以把孩子要學的知識點,分成小類別進行記憶。
孩子學習不怎么開竅的原因
第一、孩子自身學習習慣以及思維方式的原因,有的孩子可能并不是不能“開竅”,只是自己不愿意去努力“開竅”,就比如對什么知識不理解,并不是沒有能力理解,而是不愿意去理解。
第二、有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不“開竅”,過分溺愛和過分苛責都是不正確的教育方式,都可能是孩子不開竅的原因。溺愛孩子,會使孩子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過分苛責,會讓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開竅慢。
第三、孩子有時是被各種游戲、娛樂所謎,不知道自己的內心起伏,只知道心中想要就一定要,想玩就想辦法玩,這一切的根本都是孩子沒有被及時教育引導好的原因。
超實用!讓孩子好好學習方法,掌握好,孩子成績突飛猛進
1、指導孩子把所學的知識進行分類,把一本書的知識點拆成若干個“知識模塊”,梳理課本一學期下來,需要學習多少個識字、多少篇詩歌、多少個拼音,多少篇短文,然后按類別進行知識筆記匯總,把每次學習的新知識點按類別記錄在筆記本上。
2、在知識筆記的復習過程中,引導孩子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這是知識結構化關鍵性的操作步驟。如學了一個田,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學了甲、由,要對這三個字進行連接,放在一起進行直觀比較分析,引導孩子識別知識點的共性和差異。
3、孩子有時喜歡等整點再開始做事或學習,如果不小心過了點,那就繼續等下一個整點。結果,學習任務一拖再拖,孩子硬是拖到晚上八九點才開始學習。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立刻做”是必不可少的要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