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情緒是一種負面情緒,這種情緒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討厭和學習有關的活動,甚至不想上學。厭學對孩子影響深遠,使孩子的學習態度消極,此時的孩子需要家長盡快引導,避免孩子的厭學情緒越來越嚴重。
初中生厭學如何正確引導
1、與孩子溝通。當孩子不愿上學時,家長肯定特別生氣,但是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我們自己不能有焦慮的表現,在情緒穩定的情況下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多站在孩子立場想問題,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看孩子有什么訴求和苦衷,要滿足孩子內心的情感需求。
2、關注孩子的情緒。孩子在叛逆和厭學時,通常會有情緒上的壓抑和焦慮感。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并盡力減輕他們的壓力。為此,可以從一些小事情開始,比如陪孩子聊天,幫助孩子緩解壓力。
3、不能給予過多壓力。孩子因為學習有困難、有難度導致學習壓力過大,這時,我們要幫助孩子學好,并降低望子成龍的愿望,這類愿望是好,但父母不能給予過多的壓力,要善于引導。
4、要有好的家庭和學習環境。有個好的環境能夠促進孩子自覺地好好學習,而且處在這種環境中,孩子會覺得很舒適,便會有力量主動學習,而不是靠別人的施加壓力被動學習。
5、適當培養孩子的特長。培養孩子的特長與學習并不矛盾,眾多事實表明,有特長的學生,學習能力一般也不錯,因為他們可以相互影響。由于有特長和興趣,可能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方面來,從而相得益彰。
6、建立目標。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并給予適當的獎勵和激勵,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意義。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初中生厭學會有怎樣的表現
1、對學習缺乏興趣。孩子可能會表現出對學習沒有興趣,不愿意參加課堂討論或完成家庭作業。
2、學習成績下降。如果孩子突然出現學習成績下降,這可能是一個信號,表明他們正在經歷厭學。
3、缺乏動力。孩子可能表現出缺乏動力,不愿意為學習付出努力。他們可能會避免參與課堂活動或拒絕接受新的學習任務。
4、情緒波動。厭學的孩子可能會表現出情緒波動,如焦慮、憤怒或沮喪。他們可能會抱怨學校、老師和家庭作業。
5、拖延行為。孩子可能會拖延做作業或其他學習任務,總是在截止日期臨近時才匆忙完成。
初中生厭學逼他學習好嗎?逼孩子一把能不能解決問題
孩子不想學,家長如果逼著孩子學,不僅無助于問題的解決,相反還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更加不想學。所以,逼孩子學習這條路子肯定行不通。
相信有很多家長都曾被孩子不想學的問題困擾過,以往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時,不少家長采取的方法簡單粗暴,用一個最簡單的字來概括,就是“逼”字。我們不要誤以為這些家長的心太狠,實際上,這些家長也很無奈:不逼著孩子學習,孩子可能就連老師每天布置的作業都完成不了。
與其逼著孩子學習,長期做著于事無補卻又傷害親子關系的無用功,還不如靜下心來,好好梳理一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可能要面臨哪些困難,深層次分析“孩子不想學”的具體原因,進而找出一條有效解決問題的合理思路。
說到底,“該不該逼孩子學習”這個問題,不應成為制約我們教育孩子的一個困擾,更不能讓我們在教育孩子上失了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