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必有因。孩子的每一個“非正常”表現的背后都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他們可能是在宣泄負面情緒,也可能是在引起父母的關注;家長們在面對孩子不想上學的情緒時,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才能引導孩子敞開心扉,孩子的厭學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15歲的孩子不想上學了怎么辦
1.了解原因:和孩子溝通,了解他們不想上學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老師或同學的問題,可能是因為學習壓力,或者可能是因為家庭問題等。了解原因可以幫助找到解決方案。
2.建立積極的學習環境:為孩子創造一個積極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感到上學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可以在家里設立一個學習區域,讓孩子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
3.給孩子提供正面的反饋:及時贊揚孩子的進步和努力,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努力被認可,同時給予正面的反饋,鼓勵他們繼續努力。
4.設定目標:和孩子一起設定小目標,鼓勵他們在完成目標的同時感受到成就感,從而增加對上學的興趣和信心。
5.緩解學習壓力:給孩子減輕學習壓力,讓他們感到學習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可以鼓勵孩子參加運動、游戲等活動,或者給他們提供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材料。
孩子的厭學情緒是如何產生的呢
1、父母對孩子過高的期待。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值比較高,一旦當孩子學習退步,或者家長對孩子有新的要求達不到的時候,家長便會對孩子進行教育。
其實,這樣是不正確的做法,過高的期待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孩子如果長期處于這種環境中,很有可能產生逆反心理,一旦承受不住便會崩潰,產生厭學和逃學的想法。
2、學校生活不適應。很多父母只知道關心孩子學習情況,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對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不管不顧。當孩子進入學校之后,由于人際關系的變動,孩子的交際能力比較差,沒有交到朋友,或者經常受到別的同學欺負,因為沒有人訴說,孩子一直憋在心里,因此造成厭學的心理。
3、學習方面受挫。孩子在學校里面,經常會感到受挫的感覺,自己跟不上學習進度,盡管自己努力學習之后,還是記不住。長久以來,會讓孩子感覺自己越來越笨,感覺不到自我的價值,便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導致學習成績越來越糟,陷入惡性循環,最后變成了厭學。
4、家庭環境不和諧。由于父母雙方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樣,如果出現分歧的時候,父母便會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實際上,這只會讓孩子更加恐慌,連家庭中基本的快樂都感受不到,又有何動力學習呢?這樣的孩子厭學,多半是用這種反叛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吶喊。
家長應該如何幫助有厭學情緒的孩子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呢
第一、給孩子提供一個溫馨且可依賴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和他是站在一起的,使孩子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有一個精神上的寄托和依靠。
第二、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孩子在學習、做事或生活自理方面即使只有微小的進步,也要慷慨的給與承認和表揚。
第三、認真分析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如果孩子的自我評價太低,對自己的消極評價較多,那么,家長平時要多講孩子的優點。
第四、對孩子的批評應該立足于幫助孩子認識錯誤、解決問題、糾正錯誤,而絕不能變成家長對孩子發脾氣的過程。批評孩子應該就事論事,就孩子的錯誤來說明是非曲直,而不能陳年舊賬一起算,把孩子罵得一無是處。
第五、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引導孩子把挫折和失敗當作學習和反思自己的一部分,采用講故事的方法向孩子說明挫折和失敗對人生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