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抵觸上學,一定是有某些方面的原因的,有可能是不喜歡老師,有可能是處理不好人際關系,作為家長要試著去理解孩子、支持孩子、擁抱孩子,然后支持他重新獲得上學的力量。
孩子對上學有抵觸情緒怎么辦
孩子不愿意上學是個“難題”,解決難題的正確做法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我想:這些焦慮的家長都是急于“立即解決眼前的難題”的,至少要讓孩子立即“正常地上學”,因此,他們現在需要的就是:
①發現問題:立即弄清楚孩子為什么不愿意上學。
②解決問題:讓孩子在即使不是每天興高采烈地上學,至少也是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愿意上學。
能夠發現問題,才能對癥下藥。孩子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就不上學的,所以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必須耐心地、心平氣和地,心對心地和孩子溝通交流。
孩子為什么會抵觸上學
(1)父母的焦慮
為了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焦慮的父母們不得不盡責盡力:
“每晚盯著孩子的功課,對開小差、寫錯字、算錯題這些行為立即糾錯指正;布置額外的課外練習,嚴格控制孩子玩的時間;……”
孩子的成績和表現儼然成為了父母情緒的晴雨表,被教育控制的父母們逐漸失去了對孩子原始的愛。
也許父母會說:我這都是為孩子好,如果我不盯著,她可能就玩瘋了,怎么還能好好學習!“
(2)孩子的自我否定
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對學業成就和未來成功過度關注的社會大背景下紛紛倒下。
孩子們感受到哪怕自己已經很努力了、成績考得已經很好了,父母們卻依然不滿意,學習結果帶來的總是挫敗感和自責感,似乎只有100分、前3名才能讓父母們喜笑顏開,孩子們越來越體會不到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沒有掌控感和成就感,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學習上無法感受到自我價值,更多地感受到的是被評判、被要求,感受到的是父母們有條件的愛。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內在不斷否定自我的聲音會轉化成孩子長期低落的情緒、越來越糟糕的成績、越來越疏離的同學關系,越來越多的掩飾和情感隔離。
在巨大壓力面前,孩子就會被擊垮了,他不愿再去學校,他用不愿學習來挽回自己的尊嚴。
(3)家庭的不和諧
試問處在一個沒有溫暖的家庭長期心神不寧的孩子如何去好好學習?
一個孩子長期感受不到來自家庭最基本的快樂、滿足和幸福,你要她/他如何去構想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又如何有動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會被強大的無力感拉進心靈的深淵,最后也許一根稻草壓下來,厭學拒學可能就成為了孩子的一種吶喊。
孩子抵觸上學的表現是什么
01 經常遲到曠課
孩子上學遲到一次兩次可以說是意外,但次數多了,家長就要提高警惕,不要不以為然。尤其是曠課與逃學,這肯定就是對學習沒有興趣了,想要逃避學習。
02 注意力不集中
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家中,孩子在學習時經常走神,注意力常常不能集中,不是東瞧瞧,就是西望望,這恰恰是厭學的一種表現。
03 作業敷衍了事
做作業不僅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更是檢驗孩子這段時間知識學習的掌握能力。不愿意做作業或是對待作業敷衍了事的孩子,說明他在這段時間里已經產生了厭學情緒。
04 不愿大人過問
有厭學情緒的孩子是不喜歡討論學習,更加不愿意家長過問,當家長過問時,會煩躁,會不耐煩地打斷或是轉移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