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能力對于孩子來說非常的重要,因為沒有一個好的理解能力,在考試中,很可能會因為缺失這種能力,導致孩子失掉了很多的分數,所以家長一定要用合適的方法訓練孩子的理解能力。
孩子考試理解能力差怎么辦
一、讓孩子多實踐。“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親口嘗嘗”,父母想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那么,可以鼓勵孩子從生活實踐中開始。平時,父母可以多為孩子創造一些感受和體驗的環境條件,讓孩子的知識和經驗都慢慢地積累,這樣,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會隨著經驗的地多,而慢慢地提高了。
例如,孩子沒有吃過芒果的時候,無論別人用什么方式告訴他芒果的味道,他也沒辦法理解。但是,只要讓他吃一次芒果,那么,下次別人一提起芒果,他就能想起那種味道了。
二、讓孩子多積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平時也要注意引導孩子,讓他多積累一些知識和經驗,并想辦法開闊孩子的眼界,以便提高他的理解能力。
父母平時可以鼓勵孩子多閱讀;孩子閱讀的時候,鼓勵他多思考;遇到好詞好句,鼓勵他摘抄下來;遇到不理解的地方,鼓勵他去查資料或者向別人請教,這樣,孩子的知識量就慢慢地得到儲備了。如果有條件的話,父母可以趁著節假日,帶孩子到外面走一走,以便開闊孩子的眼界,擴寬他的視野。
三、鼓勵孩子多動手。父母想要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能只停留在書本和口頭上,還要多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實踐。很多問題,只有孩子自己親身經歷過,他才能更好地理解。
例如,孩子想知道雞蛋是怎樣從液體變成固體的,那么,父母不妨讓他親自煎一煎雞蛋;孩子想知道被雨淋成“落湯雞”是什么感覺,那么,父母可以讓他去淋一次雨,體會體會。這樣孩子自然會加深理解和認識了。
四、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都很強,喜歡向父母提很多問題。對于孩子的這些問題,父母一定要耐心地傾聽,而且,無論孩子的問題多幼稚,父母都要認真回答,不能敷衍孩子,也不要誤導孩子,如果父母答不出來,可以告訴孩子,自己暫時回答不了,需要去查資料后再告訴他。
父母平時即使再忙,也不要因為覺得不耐煩喝止孩子的提問,以免傷害孩子的好奇心。因為只有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才能提高孩子對新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孩子考試理解能力差的原因
1、基礎沒打好。遇到問題孩子理解不上去,很大程度是孩子基礎沒打好。本身連最基礎的學習都沒理解扎實,就接二連三的加深難度,對孩子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學習不好可想而知。
所以很多家長給孩子報一些拔高班,不如讓孩子多復習之前所學過的,溫故而知新,一遍遍復習才能更好的接受新的知識。這樣去讓知識疊加,才能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2、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績,很多孩子在做題的時候做不對,是因為他沒有一個好的解題方式,東算一下西算一下,而不是按部就班一點點來。這就導致孩子在做題的時候發蒙,明明感覺會,但是寫著寫著就不會了。
3、家長的松懈。現在很多年輕的家長覺得孩子太累,這樣失去了很多玩的時間,但是面對現在的教育體制,還是成績決定一切,想要考個好的學校,那就拿成績去兌換門票。
家長一旦對孩子學習松懈,加上孩子玩心太大,想要他自己自覺的學習是很難的,必要的時候家長必須起到監督,和督促的作用。往往不是孩子放棄學習,而是家長先放棄孩子。
孩子考試理解能力差有哪些表現
1、會數數,不知道按數取物。家長只知道教孩子唱數,卻沒有把數的具體含義教給孩子,可能家長認為,大一點了,自然就知道了。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要知道孩子在接觸數的時候,也是形成數感很重要的時期。讓孩子理解數的具體概念,比如五個手指,一個蘋果等,能培養孩子的數感。
2、聽的懂,不會做。孩子反饋上課時候,能聽懂老師在講什么,老師講題,也能理解,也知道怎么做,可一旦自己獨立去做作業、考試的時候,卻又什么都不會做了。這是因為孩子數學理解能力差,沒有主動思考的習慣,也沒有形成獨立思考能力,遇到問題,需要有人幫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