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的學習是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只有保持高效的注意力,才能更好的把知識記在腦海里,才能使孩子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當孩子出現上課睡覺的情況,家長一定要注意引導。
小孩上課睡覺怎么辦
第一步,了解孩子的內因。孩子睡眠不足、上課打瞌睡,可能會有多重原因,可能是孩子7-8歲的叛逆心理、也可能是老師講的課沒有意思、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要針對孩子的問題,多和孩子溝通,揪出內因,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第二步,利用一些外部輔助手段。有些正常的孩子上課不知不覺就開始犯困了,是由于孩子的坐姿原因。有的孩子本體覺不良,身體坐著沒多久,就開始歪七扭八趴著,趴著就容易睡著。
如果是由于姿勢引起的睡覺問題,最好對孩子的本體覺進行訓練,這樣讓孩子在上課時保持良好的坐姿。如有必要,可以向老師舉手申請站著保持清醒。
同時,培養孩子勤記筆記的習慣,如果孩子試著去抓老師的“重點詞”,并時不時的動手記筆記就不一樣了。既能提醒孩子注意集中注意力,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第三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做專業的專注力訓練,有助于提高他們前庭覺、本體覺等更方面能力,同時大幅度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本體覺能讓孩子上課姿勢更端正,不會輕易感覺到疲倦;前庭覺能讓孩子忽視掉一些容易使他分心的信息,確保孩子上課注意力集中。
小孩上課睡覺的原因
1、孩子的學習動機不明確。學習動機是指推動孩子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因素,是激勵指引孩子學習的強大動力。孩子的學習活動受到各種不同的動力因素組成的整個系統的影響,其中心理因素包括學習的需要,對學習必要性的認知及信念,學習興趣,愛好或習慣。
盡管孩子讓小孩兒上了名牌學校,但是孩子認為學習是很痛苦的事情,老師和家長不能挖掘出孩子學習的動機。
2、學校的作息制度過于機械化。為了追求升學率,現在很多學校完全背離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對學生的在校時間抓得越緊越好,爭分奪秒讓孩子學習。結果事與愿違,造成相當多的孩子厭學,甚至痛恨學校。背離了孩子身心發展規律,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3、老師的課堂缺乏吸引力。有些老師上課搞滿言堂,一言堂,不注重孩子的參與和互動,一些老師介紹太僵化,語言呆板,缺乏生氣,無法引起孩子的興趣。有些老師教學內容與方法缺乏創新,無法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如何幫助孩子改變這種狀況呢
1、挖掘孩子的學習興趣。家長可以針對孩子的學習現狀,分析孩子學習的優勢和劣勢,肯定孩子優勢,設法對孩子出現的各方面問題提出解決建議。
2、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是對一定學習活動的指向與集中,家長要經常利用孩子在家學習和做事的機會,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3、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心理學研究證明15歲左右的孩子,每天必須保證睡眠時間八小時,如果孩子晚上睡得太晚了,就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因此,一定要保證孩子充分的睡眠。如果不能在晚上完成作業,也可以把時間放到其他空閑時段,當然用時計劃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