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想要獲得好的成績,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孩子的學習狀態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當孩子的學習狀態不好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選擇合適的方式調整孩子的狀態,讓孩子能夠專心學習。
小孩學習狀態不好怎么辦
1、控制玩耍時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長只需要控制好孩子的玩耍時間。如果不控制孩子的玩耍時間,小孩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玩耍上面,而不會將精力集中在學習方面,比如每天放學,在孩子完成學習任務和作業之后,可以允許孩子與小伙伴玩耍兩個小時左右。
2、培養意志力。孩子學習態度不認真,很有可能是意志力不夠堅定,才導致學習跟不上節奏。因此家長要通過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或者生活細節來培養孩子的意志力。比如不讓孩子賴床,即使是周末也要每天準時起床,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的意志力變得堅定,從而在學習上也會變得認真。
3、建立獎勵目標。孩子學習態度不認真,主要是缺乏一個學習目的,但是孩子的目光又不會像大人一樣想得那么長遠,所以這里就需要家長來幫助孩子建立一個目標。只要孩子的學習態度認真就可以給適當的獎勵,當孩子有了目標之后,在學習上就自然會變得認真,有了動力就會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4、保證營養全面。孩子學習態度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除了心理上的原因,還有可能是生理方面的原因,比如孩子的營養攝入不均衡。因此家長需要給孩子制定均衡的飲食計劃,要葷素搭配均衡,要保證孩子不挑食,不能吃單一食物,以保證營養的均衡攝入。
小孩學習狀態不好的表現
1、不專注。不能專心做一件事,注意力很難集中,常東張西望,心不在焉,做事常有始無終,一會兒這兒,一會兒那兒,容易分心。
2、沖動任性。自控力差,情緒不穩定,易變化,常沖動做出錯誤答案,不能較久控制自己的反應,無法克制說話或動作,想要什么就去拿,無法遵守規范或指示或是無法按照社會要求控制自己的行為。
3、活動過多。除了動作之外,也包括語言,在任何場合下,都無法安靜、動個不停,平時走路急促,經常無目的亂闖、亂跑,手腳不停而又不聽勸阻。
4、自控力差。不遵守秩序和規則,不聽教師的指示,如插嘴和干擾大人的活動,常引起大人厭煩,做事亂無章法,隨隨便便,自卑心理強,缺乏自信,一切聽之任之,不能與別人很好合作。
5、學習困難。學習成績極不穩定,在功課、作業或考試中常如此,常被認為是偷懶。
如何讓小孩回歸到好的學習狀態中
一是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行為進行積極的反饋。實踐證明,父母對孩子的外部激勵在短期內可能對孩子起到激勵的作用,但不太可能持續很長時間,也就是說,過多的外部驅動力已被證明會削弱孩子內驅力。
但假若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行為進行積極的反饋就大不一樣了,比如孩子在學習上很努力、攻克了一道難題,或是取得了小進步等等,父母適時給予鼓勵,這樣可以起到支持和強化孩子內在的學習滿足感,或愉悅感的教育目的。
二是不要給孩過多的心理壓力。孩子如果在學習上不愿意去嘗試,稍有困難就裹足不前時,原因大多是孩子承擔了父母過重過多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害怕在學習上有個閃失,而對自身能力缺乏自信。如果我們能對孩子減輕壓力,給予孩子支持,那么減壓之下的孩子就會放下心理上的包袱,愿意努力去嘗試。
三是尊重孩子的興趣,并把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緊密結合起來。父母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興趣,經常圍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互動,另一方面要滿足和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并把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緊密結合起來。這樣孩子不僅能夠發展自己的興趣,還能把所學的內容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