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上學之后,家長們最關心的無非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更別說是初三的孩子了,大多數的家長面對孩子一塌糊涂的成績時,總是會感到十分的焦慮,如何正確處理,幫助孩子快速提高成績呢?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下。
小孩初三了成績差怎么辦
1、找出薄弱環節。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也有差異,學生間產生差距是難免的。不要過度關注考試分數,而要多花精力幫分析還有哪些提升空間。要冷靜面對每次考試,無論成績高低都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并對下一步的升學目標有個清醒的認識。
2、不懂就問。很多成績差的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不懂不會的問題也難于向老師同學開口請教,總覺得承認自己不會這個知識點很丟人。實際上,當初三孩子有不懂不會的地方請教別人時,沒有人會笑話你,反而會很開心的教你如何解決問題。
初三孩子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時請教別人,不要主動放棄了別人幫助你的機會,只有將不會的知識一點點弄懂,自己的成績才會有明顯提升。
3、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初三家長晚上要盡量早回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應酬,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并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可以提醒孩子 養成限時練習的習慣,監督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練習。如果孩子平時就把練習當作考試,會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有利于中考時正常發揮。
初三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
1、對知識掌握不夠。如果一個人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足夠,并且能夠把老師所講授的知識融會貫通,那么面對考試時也會輕松應對。
而孩子之所以成績不好,是因為沒有把老師講的知識吸收,所以想要穩定成績,首先要對基礎知識進行一個系統的復習,打牢基礎,那么學習后面的知識也就更加的容易成績的保持也會更加穩定。
2、粗心大意導致。如果一個人的成績起伏很大,那么很有可能是因為粗心大意而導致的。因為在考試的時候,心態不一樣會導致自己在考試時的狀態,自己粗心大意讓一些會寫的題目流失分數,從而導致成績差,但是心態好的時候,自己能夠很好的應對考試,就不會出現粗心大意的問題,而成績就會很好。
這就出現了成績起伏變化很大的問題,所以歸結到底是因為自己心態而導致粗心大意的原因。
3、學習方法不對。好的學習方法可能因人而異,但是勞逸結合對每個人都適用。休息的時候,一定別再想學習的事兒。否則休息不好,自然而然該學習的時候由于沒休息好自然學不好。
成績差的孩子出路在哪里
無論孩子的成績如何,哪怕孩子的成績不好,我的觀點依然是讓孩子堅持上學,只有讓孩子上學,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更好的發展。
上學并不都是為了考學,甚至是考更好的學校,而是讓孩子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學校是一個大環境,是一個不同于其它環境的環境,在那里,孩子能見識很多,學到很多,在社會上所學不到的知識,在那里能學會交往,學會交流,學會處世,學會做人,學會明德,學會明理,學會擔當,學會責任。
所以我建議家長們,無論孩子學習怎么樣,哪怕再差,也要讓孩子堅持上學。眼下從小學到初中是九年義務教育,這一點需要堅守。另外初中畢業后,要讓孩子上高中,即使考不上高中,也要讓孩子上一個其它的學校。總之不能讓孩子從此輟學。
對于那些上了高中的同學,無論孩子學習怎么樣,都要讓孩子讀完高中,并參加高考,哪怕孩子高考的成績再差,也不用擔心眼下沒有學校上,因為眼下招生量特別大,就是不能被好一點的學校錄取,較起碼也能上個專科或高職之類的。
孩子上學,是一種經歷,是一種磨練,更是一種歷練,一種成長。作為家長的,要讓孩子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經歷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一個自我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或許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