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會的發展,現在的升學壓力非常的大,尤其是高中的孩子,他們不僅要承受升學的壓力,還要受到青春期的困惑,一不留心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對于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么引導呢?
高中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么辦
1、嘗試走進孩子內心。高中孩子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和認知體系,再加上叛逆期的影響,很容易出現厭學心理,家長要嘗試走進孩子內心,和孩子成為好朋友。可以和孩子找到共同的愛好,在與孩子共同追求熱愛的事物時,打開孩子的心扉,和孩子好好談談為什么會有不想上學的想法,相信孩子也很樂意傾訴。
2、家長的鼓勵和欣賞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自信心來源的一部分,但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想上學太叛逆了,太不聽話了。所以經常對孩子的批評,指責,讓孩子沒有價值感,這樣是非常不對的。
如果家長高壓逼迫孩子,只會兩敗俱傷,孩子也不會向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倒不如放下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少給孩子增加壓力,讓孩子自己慢慢來,相信孩子自己能夠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3、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家長可以讓孩子去了解一下社會的現實,讓高中的孩子明白知識決定了自己的職業發展。而且當身邊的人都在學習,而自己不去學習的情況下,就會跟社會脫節,甚至都沒辦法跟別人做朋友了。
也讓他明白當生活需要知識,這個時候就可以詢問一下關于生活上的常識,如果孩子都不懂的情況下,那么就可以趁機教育他一番。并且讓他明白,讀書也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幸福,并且學習還能接觸到更多的機會,跟更加優秀的人做朋友。
4、幫助孩子設定目標。有時,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學什么以及學習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就會出現讀不下去的情況。家長通過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可以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期望,并增強學習的動力和意愿。
5、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環境。在家庭里要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這里的“環境”指的不單單是安靜的空間、寬敞的書桌,還指的是精神上的環境。孩子完成一天緊張的學習,回到家后還要做大量的作業,這時家長應該適當地為孩子緩解壓力,比如吃飯的時候多和孩子聊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而不是一味的教孩子努力學習。
高中孩子出現厭學情緒的原因
1、由于高一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不成熟,學校和家長又給予過大的壓力,使他出現一些情緒和行為的改變。屬于高中學生的自由空間少,導致不會孩子溝通,把各方面的困難壓抑在自己心里,造成性格內向,注意力偏差而導致有了不想上學的想法。
2、高一學生本身也會因為學習目的不明確,不求上進或學習方法不當,考試遭受失敗而產生的厭學心理。
3、學習負擔和壓力過大,現在的高中生,學習壓力和負擔之大是無須諱言的。一個認真的高中生,每天的學習時間不低于12小時,這種壓力和負擔,對于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期的高中生來講,確實是不適當的。
如何緩解孩子的厭學情緒
1、高中家長應引導孩子放輕松,接納這些問題,對自己能有一個客觀、現實的評價,就可以幫助孩子解除無力感,找到希望和動力,進而重建信心,厭學的情緒就會減輕。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有厭學情緒的孩子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后,隨即就要開始自我實踐,這種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能否徹底轉變的關鍵。
3、高中家長要盡量創造環境,讓厭學孩子在實踐中培養興趣,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改掉厭學的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