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拿別人東西雖然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但是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和教育,千萬不要粗暴解決或者放任不管,因為這樣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發展,甚至還會讓孩子養成習慣。
7歲孩子總是偷拿別人東西怎么辦
1、鼓勵孩子說出真相。當家長發現,這件東西并不屬于自己家孩子的時候,就應該有了某種意義上,對這件事情的認知,但是不要發怒,也不要生氣,首先鼓勵孩子,把事情的經過和真相,說出來。
這樣做呢,其實是避免因為給孩子太大的心理壓力,從而讓孩子出現撒謊行為,當孩子說出來問題之后,我們才可以根據問題,尋找解決辦法,對癥下藥。
2、簡單直接地告訴孩子。其實,根據心理學研究,孩子對于一些委婉的話,是很難去理解的,語氣委婉的提醒孩子,不如直接地告訴孩子,比如說問孩子東西是誰的,然后再問孩子,有沒有經過同意,如果沒有,就需要告訴孩子,沒經過同意,就不能拿別人家的東西。這種直線思維方式,可以讓孩子更快地理解,心理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3、賠禮道歉。不管孩子是拿了誰的東西,不論對方在不在意,家長首先要道歉,因為是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也沒有看住孩子,其次讓孩子也道歉,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知道自己犯錯了,從而才會改變。
孩子為什么拿別人的東西
1、自己真的喜歡。只有非常喜歡一件東西,孩子才會直接不和別人商量,想要完全的占有。成年的世界里,有明確的物權觀念,即使是自己非常喜歡的東西,只要別人沒有允許,也堅決不會拿別人的東西。那是因為成年人會自我克制,而孩子卻不會,喜歡就是喜歡,就想擁有它。
2、自己求而不得。有些孩子已經和父母強烈的表達了對某個物品的喜愛之情,但是父母總是拒絕給孩子買,孩子沒有辦法,只能通過自身的渠道來獲得。孩子并不認為這種渠道是錯誤的,只知道這是自己一直以來求而不得的東西。
3、缺乏關注。有些孩子偷拿東西,并不是出于真的需要這件物品,而是企圖利用偷東西的行為吸引父母或老師的注意力。
預防孩子偷東西的方法
1、尊重別人的物權,父母先做好示范。孩子的東西,由孩子自己做主放在哪里;能不能送給別人,能不能跟別人分享,可以有意識地征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明白當一個人對某個物品擁有所有權的時候,才有權利決定那個物品能不能給別人。
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小就忽略了這一點,尤其是不要隨意把他的東西送人或強迫他分享,否則孩子多次經歷這樣的體驗后,就會以為所有權并不意味著自己可以決定物品的歸屬,是可以隨意侵犯的。這樣不僅不利于孩子學會維 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也難以讓他學會尊重別人物品的所有權。
2、反復強調,向孩子灌輸物權意識。當孩子不小心侵犯了別人的所有權,比如未經允許拿了鄰家哥哥的玩具,父母一定要及時表明態度,告訴孩子:這個玩具是鄰家哥哥的,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能隨便動,你要是想玩一會兒,可以去問問哥哥能不能借給你,不經過哥哥允許直接拿是不對的。
再比如去超市時,可以提前反復地告訴孩子:如果看到喜歡的東西,必須來問媽媽能不能買,不能直接放進兜里拿回家,那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