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時,家長雖然需要立刻制止,但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因為孩子的心靈比較脆弱,很容易受到傷害,所以家長一定要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和指導,讓他們改掉這種行為。
八歲孩子偷拿別人東西怎么辦
1、教導孩子物權的意識。在孩子物權意識比較敏感的時候,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物品所有權以及物權意識的教育,讓他們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告訴他們自己的東西可以占有,家里面或者是親戚家里的東西要通過詢問才能獲取。
外人或者是小伙伴的東西是不能占為己有的,因為那是別人的東西,別人的東西不可以隨便拿,要讓孩子知道哪怕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東西,想要的話也需要經過主人的同意。
2、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不要壓制孩子的購買欲。很多孩子喜歡拿別人的東西,是因為自己沒有,現在大部分的人家庭情況都比較不錯,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滿足孩子的合理的物質需求的。
3、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家長要告訴孩子,不經過別人的同意拿走別人的東西去玩,這樣是不對的。盡量用簡潔明了的話,解釋他的行為對別人和對自己的影響。
家長除了和孩子強調不能隨意侵占別人的東西的同時,也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因為有時候孩子只是想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從而獲得來自于大人的愛。
4、鼓勵孩子說出真相。當家長發現,這件東西并不屬于自己家孩子的時候,就應該有了某種意義上,對這件事情的認知,但是不要發怒,也不要生氣,首先鼓勵孩子,把事情的經過和真相,說出來。
這樣做呢,其實是避免因為給孩子太大的心理壓力,從而讓孩子出現撒謊行為,當孩子說出來問題之后,我們才可以根據問題,尋找解決辦法,對癥下藥。
教育偷東西的孩子,家長需要注意什么
對于孩子“偷拿”的行為,家長請不要貼上“偷”的標簽。“偷東西”在大人眼中這是一種不良行為,甚至是一種不道德的習慣。而對于孩子們來說,“偷”只是滿足自己需求的一個方式,和“拿”并沒有實質的區分。
孩子看到朋友家的手辦,出于好奇,想摸一摸,后來一起吃飯了,孩子就順手放在了口袋里,結果回到家被我發現了,我直接給孩子貼上“偷東西”的標簽,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天大的誤會。
所以家長們對于孩子這類行為,不要著急責怪孩子,應該先去了解孩子偷東西背后的原因,找到孩子偷拿東西的原因。
為什么要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我權利的意義。分清楚物品的歸屬,才能讓孩子意識到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不想送給他人的物品可以拒絕,不想分享的時候也可以堅決一些。學會維護權利的孩子,將會提升自我認知,才能在成長中保護自己。
物權意識能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的物品,知曉別人的東西不經允許不能觸碰。學會尊重的孩子,更能在社交中得到認可,也可以與他人共情,理解分享的真正意義。如果一個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物品,暫且不說會引發多少不當行為,單單在人際交往是上就會帶來許多阻礙。
孩子通過物權意識的建立,能夠加強自我意識,更注重自我感受和自我認知。能夠清晰的明確到自己的需求,學會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擁有自主意識的孩子,才能培養出獨立的人格,具有積極的行為引導,在成長中學到更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