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拿別人東西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家長發(fā)現(xiàn)之后,一定要及時制止,但不要著急批評指責他們,而是應該先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再采取適當?shù)姆椒ǎ喽嘁龑麄儭?/p>
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應怎么辦
1、避免錯誤應對。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時候,無論是從動機上,還是行為跟結果上來說,都是一種不可取的行為方式。但是對于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要保持足夠的冷靜,不要一時頭腦發(fā)熱,做出不合適的教育方式來。
比如家長給孩子冠以“小偷”的稱呼,這種稱呼也會讓孩子感覺受到了人格上的侮辱。還有一些家長,覺得孩子還小,拿別人的東西只是他的無心之舉,因此對偷拿他人東西的行為充耳不聞,覺得孩子長大了就會改變,從而造成了孩子壞習慣的養(yǎng)成,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影響。
2、及時地指出孩子的行為錯誤。雖然家長要冷靜地處理,但是對于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一定要明確地指出孩子的行為錯誤,要告訴孩子這種行為必須被嚴厲禁止。
通過明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有深刻的體會,明白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不能夠去做的,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誤的行為,從而有自我改正的意識。在批評的時候,也需要講究一些場合,要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讓孩子產生過多的心理壓力。
3、要學會賠禮道歉。當孩子拿了商店的東西時,很多家長往往只是簡單說教一番,而沒有采取真正實質性懲罰,其實讓孩子知道,拿了別人的東西要承擔相應的后果這一點很重要。
最好的辦法是物歸原主,同時讓孩子賠禮道歉,爭取對方原諒。一般來說,對方也不會和一個孩子計較,但是這個道理必須要讓孩子明白。
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原因
1、家庭原因。父母或者孩子的長輩從小就沒有給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就好比父母都是比較喜歡拿別人東西,或者是愛占小便宜的人,身邊的孩子就會模仿。
另外孩子身邊的小朋友,關系比較好的那種,如果有愛拿別人東西的習慣,甚至是在他們的教唆之下,也會慢慢的沾染上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壞習慣。
2、家長沒有滿足孩子的合理的物質需求。對于6歲以上的孩子,我們就需要看他的零花錢是不是不夠,或者是物質需求有沒有得到滿足了,有些家庭覺得孩子不能太慣著,所以對于孩子提出的一些物質要求沒有達到,小孩又非常喜歡,家里不給買就去拿別人的。
如何改掉孩子偷拿的行為
1、幫助孩子形成正確意識。一個人的意識教育很重要。當孩子有了良好的意識,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別人的,并知道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以輕易拿取的。
這時的孩子就形成了物品的所屬意識,在孩子明白物品的所屬關系后,可以教孩子通過讓大人同意的方式來獲得玩具,而不是私下獲取。
2、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確實讓父母很煩惱,同時也會非常生氣。但是,孩子拿別人東西并不是天塌下來了,需要在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的前提下,幫助孩子改變不良的行為。
再嚴肅再懲罰都只會讓孩子學會拿得更隱密,拿別人東西并不是一個重大過錯,只要得到大人的許可就可以了,所以對孩子拿別人東西的行為要耐心引導。
3、保護好孩子的自主性。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很多父母會為孩子做一切決定,認為是給孩子最好的。但是,卻忽略了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選擇上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但不少家長怕孩子選擇錯誤,很少給孩子選擇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