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手機網絡的普及,孩子的娛樂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了,游戲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孩子適度游戲,家長沒有必要去阻止,但是如果孩子對游戲過于沉迷的時候,家長就需要采取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遠離游戲了。
孩子一直想玩游戲怎么辦
1、學會做孩子的朋友。很多家長對游戲都是談虎色變,覺得游戲都是洪水猛獸,但其實游戲只是一種正常的消遣方式。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適度地進行幾場游戲,這樣不僅能夠跟孩子形成融洽的親子關系,還能夠有越來越多的共同語言,孩子也會愿意敞開心扉去和家長溝通。
2、與孩子約定游戲時間。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父母在解決孩子沉迷游戲這個問題上,既不要不管不問,也不要粗暴禁止,應該學會給孩子設立良好的規矩。
當孩子完成學業以后或者考試得了好成績,可以去游玩多長時間,如果出現違規的情況,就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雙方都共同遵守,這樣也能夠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3、家長要以身作則。現在有不少年輕的家長也存在玩游戲的習慣,生活中家長往往忽視了自己對于孩子的影響,導致孩子出現沉迷游戲的情況。家長需要做到以身作則,不要一回家就開始玩游戲,更不能在孩子寫作業、學習的時候去玩游戲,要學會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4、帶孩子去戶外運動。有些孩子沉迷電子游戲,其實也有家長的“功勞”。有的家長因為自己忙,就讓手機幫忙“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被游戲所吸引了。其實,父母在百忙之中,一定要抽出時間,帶著孩子去進行戶外運動。這樣既能夠鍛煉孩子的身體,又減少了孩子玩游戲的時間。
孩子一直想玩游戲的原因
1、在游戲中體驗掌控感和控制感。很多孩子在家中都是被父母嚴實掌控,他沒有足夠的自由與能力去控制一些事情。比如有的孩子長大了,連每天穿什么樣衣服都不能自己做主;一些基本的小事都不能自己掌控,孩子自然而然把目光投向了游戲。
在游戲當中,他只要練級練得厲害、裝備買得強、組隊厲害,就能體驗到掌控感和控制感。
2、在游戲中找到心靈的歸屬感。游戲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很多內向膽小的孩子建立起線下的友誼。他們可能平時在社交上面有困難的人,在游戲中卻能夠更好與他人產生一種虛擬的聯結。
當一個班級中大部分人都在談論一款游戲時,這種同伴的壓力和來自于對于同伴認同的渴望,可能會很容易驅使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去做這樣一個選擇。
3、在游戲中釋放現實壓抑的攻擊性。通過游戲,孩子可以釋放自己的不滿,這種不滿包括了對家庭,對學校。假如你看到一些孩子在游戲當中的昵稱非常霸氣、強悍,其實他在生活當中,可能是一個非常膽小內向,不愛說話的人。
他們會把游戲中的敵人假想成身邊討厭的人,可能是某個欺負他的同學,或者某一個特別控制他的家長。
如何幫助孩子戒掉游戲
一是家長轉變觀念。陪伴不僅僅只是待在家中,也不僅僅是輔導作業。孩子之所以沉迷游戲,家長為什么不沉迷游戲,無外乎家長知道生活不只有游戲。家長需要的不是禁止游戲,而是讓孩子自己從游戲中走出來,讓他們感受到屬于家長的關心與關愛,屬于游戲之外的快樂。
多陪伴孩子尋找正真的樂趣所在,多鼓勵孩子,多跟孩子做游戲,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心,讓孩子認識到除了游戲,原來家里也會很有趣,讓孩子擺脫生活的孤獨感,主動的融入生活。
二是讓孩子走出家門。辦法有許多,有帶孩子出去旅游,需要明白好奇心永遠是孩子的天性,要多帶孩子出去看一看走一走,讓大自然的光和溫暖照進孩子的身體和心靈,也會讓孩子更加的陽光。
帶孩子一起鍛煉身體,需要家長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需要在路上,多運動、多鍛煉更加容易讓孩子身心健康;有帶孩子做一些游戲,游戲不僅僅是虛擬世界中才有,現實世界中更多,要讓孩子了解世界,融入世界,他才會擁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