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自家孩子產(chǎn)生不想上學的念頭,但大多數(shù)家長都是視而不見,或者強制逼迫他們上學,可是研究表明,這樣的方式只會適得其反,家長只有正確引導,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孩子不去上學怎么溝通
1、平靜的與孩子溝通。孩子不想上學,家長聽了肯定特別生氣,但家長首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降低自己的焦慮,在情緒穩(wěn)定的情況下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找出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看孩子有什么訴求和苦衷。
2、避免過度地批評和指責。很多厭學的孩子,學習跟不上,經(jīng)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的輕視。于是,他們索性“破罐子破摔”,甚至經(jīng)常逃學。
家長要避免過度地批評和指責,多對孩子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和表揚,同時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這樣,孩子學習的興趣也容易被激發(fā)出來。
3、切忌說教。家庭教育要注重潛移默化,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依靠一次次地重復以成自然。濃厚的學習興趣依靠一點一滴培養(yǎng)起來,令人乏味的說教會破壞適宜學習的氣氛。所以家長要學會說短話,保持正常的家庭氣氛,讓孩子感到平和、寧靜、有安全感的學習。
4、耐心引導。可以對孩子說:“家長的責任是上班,學生的責任就是上學,我努力工作,你努力學習,看我們誰是做得最好。”上學是很枯燥的,我們要多鼓勵孩子,讓他保持良好心態(tài)來對待上學。
也可以對孩子說:“在學校可以和同學們玩兒,可以交好多好朋友。在家里,別人都上學了,你自己沒人玩兒多無聊呀,老師也會想你的。”
孩子不去上學的原因
1、與同學相處情況不太好。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他們的社會意識和融入集體的需求都不斷增強,但每個孩子能力不同,可能現(xiàn)實沒有和孩子自己預期中的感覺好,孩子會很失落。
或是覺得自己在學校里有朋友,或是感覺跟同學們格格不入,甚至連中午飯也沒有小朋友愿意跟他一起吃,那么孩子一整天呆在學校里確實會很沒樂趣。
2、覺得上課內(nèi)容過于簡單。有的孩子非常聰明、學習能力也很強,或者之前上過學前班,已經(jīng)學過目前學校教的這些內(nèi)容,那他在上課時就會覺得十分無聊。
那些學過的或者對于他來說顯得太簡單的內(nèi)容,完全沒有挑戰(zhàn)性也不覺得新鮮,每天坐在課堂上熬時間,上學就變成非常無聊是事情,誰還會想繼續(xù)呢。
如何避免孩子產(chǎn)生厭學情緒
1、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孩子都會很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所以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是擺脫厭學情緒的關鍵。家長要學會引導孩子,不要過多的拿孩子攀比,讓孩子產(chǎn)生“別人都可以,只有我不行”的觀念。
而是要讓孩子樹立“別人都可以,那我也可以”的觀念。克服困難的最好方法就是先直面困難,首先消除孩子對學習的恐懼和逃避心理,在孩子擅長的科目上多下功夫,樹立孩子的自信,從而激發(fā)學習熱情。
2、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如果孩子是學習跟不上,總是在學校和家中受到批評和打擊,那么就容易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厭學情緒。
所以對于家長而言,也要及時的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找到方法,給孩子的學習做出實際的幫助,而不是一直都采取批評的方法。如果孩子的學習能力提高了,成績自然會上去,孩子變得自信,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就會產(chǎn)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