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數學屬于起步階段,其內容都是一些基礎知識,是孩子今后學習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因此更值得每一位孩子與孩子重視;不少孩子的數學成績并不理想,此時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數學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要讓孩子多聯系生活實際,從而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
一年級女孩數學成績差怎么辦
1、做好預習。讓孩子養成預習的好習慣,預習的目的就是上課的時候聽課有重點,知道自己不會的在哪,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看一下課本上的內容,了解這一節課要學什么,其次把課本上總結的話畫出來做重點標記,最后完成“做一做”,也就是書中知識點配套的練習題,孩子拿不準或者不會的題,在旁邊做個小標記,上課認真聽。
2、弄清概念、公式、知識點。回歸課本,把數學書里的各種公式原理記下來,這一點很重要。孩子做的題型是千變萬化的,突破口就從基本概念上去找,基本概念都編進了課本的例題里了。所以借助例題把概念、公式吃透。合上課本,能把概念公式回憶起來,能把解題思路做題過程寫出來。
開始學習新的課程時,把學過的再快速瀏覽一下,這樣不但記得牢,還能提高做題速度。如果你做題或者是聽老師講解的時候,反應不過來,很可能是對基本概念公式不熟悉,這樣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
3、多互動。要想成功解決小孩子數學差的問題,互動式教育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通過與同齡人合作解題,可以更好地發揚合作精神、開拓思維能力。家長在平時可以組織一些集體性的討論,讓孩子們分組完成家庭作業,互相審查、互幫互助,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4、分析錯題。小孩數學差怎么補上來?小孩子做錯的題目可以成為家長指導孩子學習的重要素材。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分析錯題的原因,思考如何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
5、巧用生活。數學知識有時候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家長可以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比如教孩子如何計算購物時的打折價格等等。
一年級孩子為什么學不好數學
1、靜不下心。不管是做題目還是玩游戲,受了一點挫折就說“我不干”,看圖畫書、畫畫也閑不住,老想著要出去玩,這就是靜不下心的表現。
許多家長不經意間流露的浮躁情緒也會讓孩子靜不下心來?!白鐾赀@個題目就讓你出去玩、”“學具收拾好了就給你買巧克力吃”,如此這般,本意是激發孩子樂趣的事情,卻成了一種功利行為:“做題目是為了出去玩”、“收學具是為了吃巧克力”,孩子還怎么會對手頭所做的事情產生興趣呢?
2、缺乏良好的習慣。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遵循游戲規則,按操作流程進行操作等。
“不要以為這些和數學無關,和學習無關,其實這些行為習慣都是孩子以后學習的法寶。一個有著寬廣胸懷的人,他在學習中也會有所表現,比如,樂意幫助他人,主動探討學習。”現在的孩子不是缺少聰明,而是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
3、缺少學習的興趣。大多數的孩子一般不會自發的對事物背后抽象的數學屬性產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多是那些色彩鮮明、形象生動、變化多端的事物。但是,如果我們選擇恰當的教育內容,采用得當的方法,并加以適當的引導,同樣可以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學數學的實質就是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家長沒有必要強迫孩子對數學去做大量的題目,那樣只會讓孩子對數學望而生畏。重要的是激發孩子對數學的探究欲望和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培養出思維敏捷、聰明出眾的孩子才指日可待。
小學數學學習方法
1、巧算與速算的基本知識: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計算是學生學習時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如果能夠在看似無序的算式中尋找到一定的規律,化繁為簡,那么學生一定能夠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另外,計算與速算是各種后續問題學習的基礎。學好數學,首先就要過計算這關。
2、認識并學會數各種基本圖形:正方形、長方體、圓和立方體等是小學學習中最常見的圖形。通過系統的指導,使一年級的學生能夠計算出各種基本圖形的個數;使學生建立起有序思維,為建立思維模式打下基礎。
3、學習簡單的枚舉法:枚舉法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的確是有一定的困難。在數學課本中,介紹這一難題時采用數數這種更為直觀的方式,將復雜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便于孩子們理解。枚舉法訓練的重點在于有序的思維方式,學習之初將抽象問題形象化,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去主動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維方式。
4、數字的奇與偶、不等與相等等關于數論的基礎知識:數論問題是后續學習中的一個重點,而這學期將要學到的:數字的奇與偶、不等與相等等無疑將會是今后學習的基礎,在這里我們把數論問題分解為各種類型逐一講解,使數學學習更加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