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自尊心都比較強烈,總是難以接受老師、他人的批評,當孩子面對老師的批評時,會感覺十分的壓抑,甚至會因此產生厭學情緒;此時家長要正確的引導孩子,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心里承受能力,從而改變孩子的厭學情緒。
小孩很厭學怎么辦
1、找出孩子厭學的原因。孩子出現了厭學的現象一定是有原因的,作為家長首先應該做的幫助孩子解決厭學的現象,那么首先應該做的是找出孩子厭學的原因,從而根據原因對癥下藥,幫助孩子解決厭學的問題。
2、尊重孩子,及時溝通。尊重孩子,不愿意溝通時,不要強迫孩子進行溝通,可以尋找一個和孩子比較親,孩子能說得上話的人,可以是親人也可以是老師朋友,但是不要有父母和第三方串通一氣的感覺,這樣孩子會更加抵觸。
3、建立自信,夯實基礎。夯實基礎知識,重建學習信心,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孩子補習落下的知識點,夯實各學科的基礎,為返回校園做好準備。
著眼于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為孩子提供適當難度的內容,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
4、少對孩子消極評價。很多家長都是喜歡管束孩子,一些家長更是不愿意去表揚孩子。孩子正是青春期的發育階段,很多時候都是比較叛逆的,內心也是比較敏感的,而且家長總是對孩子進行嚇消極的評價或者總是去批評孩子是會對于孩子導致厭學的現象的。
作為家長應該適時地進行鼓勵,特別是孩子在功課上的問題,其實學習成績不好學生的內心也是非常焦急的,家長這個時候就不要去火上澆油,讓孩子學會運用聽、說、讀、寫等多種學習方法,懂得不同功課交叉進行復習,從而提高成績,找到學習的自信心。
5、從未來談現在。家長要知道,現在如果你就讓學生不上學了,對學生是沒有一點好處的。這樣是會影響以后的發展的。在現在這個學歷如此重要的一個社會如果不上學是不可能有好的發展的,這一點一定要讓學生清楚的明白。
6、家長以身作則。如果家長不能夠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那么孩子也是不會愿意去學習的。家長平時應該為孩子樹立起一個良好的形象,多看看書,孩子回家后看見家長在學習那么自己也是一定會受到影響的,從而也就會喜歡上學習。
孩子厭學的原因
1、找不到自身潛能優勢。這類主要是孩子每天去學校學習,卻心不在焉,因一兩次失敗就否定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不行,甚至對未來不抱有希望。
2、對未來目標不明確。這類孩子不知道學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數是為父母、為老師、為考上好大學而學,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更沒有方向和目標,只是隨波逐流。
3、相對缺乏學習技能。這類孩子的學習技能發展滯后,學習方法不得當,學習任務經常完不成、容易陷入書山題海、產生知識漏洞。
4、不夠專注意志力不堅定。這類學生孩子受周圍環境、人際交往等因素影響從而無法安心學習。比如常見的考試焦慮、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堅持性差、厭學等等,這些困擾過度地消耗了孩子的心理資產,縱使潛能再好也得不到最大的發揮,最終學習也受到嚴重干擾。
孩子厭學的表現
1、放學回家后經常喊累。不可否認上學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孩子回家后偶爾喊累是很正常的。但如果經常回來后喊累,那就是有厭學的苗頭兒了。
2、精力不集中、上課走神。對于孩子的學習情況,作為家長要經常和老師溝通,如果老師反映孩子在上課時精力不集中、走神兒,如果這種情況頻繁發生也表明孩子厭學。
3、作業拖拉。做作業拖拉可能很多孩子身上都有,本來半小時能夠完成,結果兩個小時還做不完。這種情況家長必須想方法給孩子改正,這種情況時間久了會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厭惡。
4、討厭討論學習。這種情況表現為不愿意和家長討論學習,對于父母的過正常過問要么沉默不回答,要么用別的話題繞開,甚至是表現為不耐煩甚至煩躁。
5、找借口不去上學。有些孩子會以“肚子疼”等各種借口不去上學,說明孩子在厭學。其實孩子在求知興趣方面比成年人要高很多,上學對孩子來講就是對未知領域的一種探索。再加上校園里有很多同齡的小伙伴兒,所以正常來講孩子是不應該抵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