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完題再檢查一篇,有助于孩子改正一些因為粗心而做錯的問題,能為孩子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孩子沒有做完題檢查的習慣,家長一定要重視這一個問題,讓孩子能夠自覺養成檢查的習慣。
孩子做完題不檢查怎么辦
1、態度言行上都要重視,檢查作業是孩子學習好習慣養成的重要環節和路徑,父母應認識到這是為人父母應該擔當起來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如果父母認真,孩子就更容易重視。
父母不是突擊型檢查,而是作為日常學習的常規環節,由固定的人承擔,親子雙方都養成好習慣。如果不得不加班、出差或有應酬,要托付給別人,或者留有視頻時間。總之,要像每天刷牙洗臉一樣去履行。
2、習慣養成要根據孩子的學習經驗,也要依據孩子的認知發展和個性特點。在檢查作業的過程中,重點是培養自我審視、反思能力,一定要循序漸進,特別注重進行專注力的培養。不要被檢查的地點、形式等表層內容所制約。要把重點放在檢查過程中的討論和思考中,而不只是急于把正確的答案寫在作業本上。
3、作業是學生掌握并內化知識的主要反饋,檢查時多引導孩子對解題的過程進行重新審視,對答案的合理性進行核驗,這樣才能不停滯在父母檢查的階段上,而是會轉換成孩子自主檢查的好習慣養成上。低年級小學生處于思維形成的基礎階段,培養提升他們的自主檢查能力是一項難而正確的事情,貴在共同堅持。
孩子做完題不檢查的原因
1、學習主體性認識不夠。有些孩子本身盲目自信,常抱有僥幸心理,又比較懶惰,這樣的孩子容易表現出不愛檢查作業。
檢查作業本身也是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學生必須完成的內容,也是孩子作為學習主體的一個重要體現,一旦孩子表現出不愛檢查,多是沒有將自己作為學習的主體,而只是在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
2、自我反思監控能力弱。檢查作業,需要孩子具有良好的反思意識,有能力初步評價自己的課業完成情況,檢查過程中也需要調動孩子的邏輯反推能力,進行十分周密的思考。有些孩子正是因為缺乏這樣的元認知能力,表現出不愛檢查作業,及時檢查,也是敷衍了事,達不到復查的目的。
3、自我效能感在降低。有些孩子越來越不愛檢查作業,一個主要原因是由于錯題越來越多,不愿意去面對和修正。成功的經驗會增強自我效能,而失敗的經驗則會降低自我效能。當孩子感覺自己沒有完全掌握學習內容,沒有把握自己全部做對時,就會表現出抗拒檢查,不愛檢查作業。
如何培養孩子自己檢查作業的能力呢
1、家長要告訴孩子,完成作業不僅僅是把答案填上去,檢查答案是否正確也是完成作業的一部分,就好比考試要檢查答案無誤后才可以交卷。
2、發現孩子的有錯誤不要立刻指出,在孩子學習的初級階段,需要家長陪讀,一方面剛開始孩子自控力不強,需要有人監督,另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很小的話基礎知識不足,需要家長輔助,例如剛上小學的孩子可能不認識題目中的字。
在陪讀過程中發現孩子有出錯的情況,先在心里默默記下來,在作業做完后讓他自己檢查,如果孩子不能發現,再告訴他。
3、教孩子檢查作業的方法剛開始,孩子們對知識不熟悉,檢查的步驟有可能要繁瑣一點。首先,查漏補缺,看看有沒有漏掉的,不會做空下來的題目。其次,整體檢查,重新驗算一遍,看兩遍答案是否一致。最后,檢查卷面工整,有需要適當修改。
熟能生巧,等他們慢慢掌握技巧之后,檢查一遍就可以把這些都注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