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數學,甚至非常排斥,上課的時候,總是無精打采,經常走神,孩子因此出現偏科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著急,要想辦法通過孩子喜歡的事情,提高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孩子厭學數學怎么辦
1、了解孩子的情況。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對數學產生厭煩的原因。有些孩子可能是因為學習方法不當或者缺少興趣導致的,而有些孩子則可能是因為數學知識過于抽象和難以理解導致的。只有了解孩子的情況,才能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2、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當你發現孩子不喜歡數學時,應該冷靜地分析原因:是因為數學太抽象很難懂,還是因為基礎沒跟上,學起來很吃力導致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
找到原因后再對癥下藥,如果是基礎有漏洞,那就給他補補基礎;如果是覺得數學比較難理解,可以給他多舉一些生動的例子和打些形象的比方,或者多利用一些直觀的學具讓他搞明白。要記住,能懂是孩子產生興趣的前提條件。
3、幫助孩子樹立信心。當你的孩子對數學有懼怕感時,應以鼓勵為主,少指責埋怨,可采取“小步子方法”,即讓孩子先做簡單的題目,當他做對了,就給予及時地獎勵,然后在此基礎上逐步提高要求,讓他每前進一小步就增強一些信心,慢慢地使他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
4、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數學是一門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學科,孩子們需要在學習中保持耐心和積極的態度。家長可以通過鼓勵和贊揚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讓孩子在學習數學時充滿信心和愛好。
孩子厭學數學的原因
1、上課走神,落下了知識點。有些孩子上課注意力特別差,老師講課的時候,他不知道想到哪里去了。也喜歡交頭接耳,這樣整節課下來,老師講的什么他都不知道。時間長了,他就會落下很多課程。成績能好才怪。時間長了,孩子也對學習沒有了信心,也覺得自己很差勁。
2、老師的講課方式比較枯燥,孩子不喜歡。有些數學老師沒有什么經驗,教學方式也比較枯燥。孩子本身沒有興趣,就容易產生厭學心理。這時候要是老師再批評孩子,孩子就更不愿意學數學了。孩子比較小,老師的本意是為了孩子變得更好。在孩子的眼里,這是老師不喜歡自己的表現。
3、家長過度批評,孩子挫敗感嚴重。很多家長對孩子要求很高,如果數學學不好,也要狠狠的批評一頓。即使孩子很努力了,有時候成績確實差強人意。這時候孩子就會非常挫敗,自我認同感很低。
如何讓孩子養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呢
1、以點切入,與孩子共同思考。我們經常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自然現象,比如為什么會下雨?閃電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呢?
如果家長以這些簡單的自然現象為切入點,來共同和孩子探討這些現象的背后原理,這樣能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去努力的尋找答案,并且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就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時間久了他們就會養成思考的習慣!
2、發現問題,引導孩子去思考。當孩子遇到難題的時候,家長們千萬不要輕易的去為他們解決問題,而是要去逐漸的引導他們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給他們一點點提示就能夠讓他們尋找正確的思考方向,進而能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孩子遇到一道數學難題,家長可以給他指明應用哪部分的知識來解決,讓他們自己去回憶這方面的知識點,甚至可以讓他們去找課本或者資料,在尋找的這個過程,他們就已經不知不覺的養成思考的習慣了,而且也潛移默化的在進步著。
3、提出問題,讓孩子主動去思考。當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家長要試著找一些難度略大的問題拋給孩子,讓他們主動去思考期中的道理,比如:彩虹是如何形成的?電話為什么能傳聲音?
當然,這些不必讓他們立即給出答案,給他們思考和查閱資料的時間,最后看看孩子們能不能把原因說清楚,如此往復,孩子定會養成思考的習慣,而且思考逐漸的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