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因為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幾次考試受挫或在學習中難以獲得樂趣,不能及時的調解自己的情緒,很容易輕言放棄。此時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地認知學習,要讓他懂得,只要自己付出努力,那么總是會有回報的,這樣他的學習觀念就會得以轉變。
孩子厭學該如何教育
1、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默默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家長對于孩子的言行舉止要了然于心,然后對癥下藥,根據孩子的舉動,正確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家長要讓孩子完全敞開心扉,與自己進行交流。這樣才能夠對癥下藥,對孩子真正起到指導的作用。
2、減少批評指責。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對孩子比較嚴格,但過度的批評和指責可能會導致孩子的情緒低落、自卑感增加,進而進一步影響學習。
3、培養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幫助孩子盡量創造條件,參與各種感興趣的'學習活動,并從中品味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
4、嚴格要求,增強自控能力。當厭學的情緒一開始出現,告訴孩子千萬不能自暴自棄,任由自己放棄在學習上的種種努力。有時候,應該端正學習態度,激起內心深處發奮進取的欲望。
5、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幫助厭學的孩子要給自己定一個適當的學習目標,剛開始目標不要過高,過高的目標容易使孩子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當然,目標太低則起不到應有的激勵作用。所以,確立學習目標必須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定。
孩子厭學的原因
1、不恰當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長忙于自己的事業發展和賺錢養家,從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而有的父母自身生活態度就很消極,整天打麻將,吃喝玩樂,無所事事,無所追求。
2、學校不完善的教育體制。不少學校只以追求升學率為主要目標,很難針對厭學學生特點進行教育。隨著時間加長,考試次數增加等因素使一部分學生不斷產生新的學習困難,導致更加厭學。
3、學生自身學習動機不強,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這部分學生大多數學習成績不佳,學習被動,對學習感到乏味。他們感受不到學習帶給自己的成就感和快樂,反而覺得學習是一件苦差事,但是迫于老師、家長的壓力,不得不每天背著書包到學校混日子。
孩子厭學有哪些表現
厭學具體表現為:孩子不愛上學,喜歡裝病不去學校,不愿意做作業,哪怕沒有干擾也常常走神,看不進去書等;這類因主觀情緒、學習認知存在偏差而造成消極對待學習、遠離學習的情緒和行動就是厭學的表現。
厭學對于孩子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作為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這些表現,就需要及時想辦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