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時代想要孩子完全不接觸手機,那是不現實的,所以就會有一些家長會為孩子設置玩手機的規則,比如幾點到幾點是玩手機的時間,到點要交上來,但是有一些孩子就會出現到點不交手機的情況,家長應該怎么教育呢?
孩子不肯交手機怎么辦
1、對孩子來說,要給孩子樹立一個玩手機的時間觀。孩子玩起來很容易忘記時間,特別是現在的手機有各種各樣的娛樂,很容易導致孩子沉迷其中,這時就需要父母給孩子設定每天玩手機的時間。
這個時間觀很重要,孩子如果在腦海里形成初步的時間觀點,他就會知道在什么點應該做什么事,也會在初步對“約束”有概念,對習慣的養成有很大幫助。
2、把學習和手機的關系處理好。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不好好學習就是因為玩手機,把學習和手機對立起來,容易讓孩子反感,拒絕父母的要求。玩手機對孩子就是娛樂放松,如果只讓孩子學習而不讓孩子放松,孩子自然會產生逆反。
3、與孩子溝通不要變成討價還價。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經常用物質獎勵或是利用孩子喜歡的事督促孩子學習,取得優異成績。比如:你月考進100名了,給你買個新手機。
每天多做一套題,可以玩手機30分鐘……開始孩子會為了得到這些而努力,可長久下來,孩子會覺得是被收買了,覺得學習是為了父母……結果是孩子會越來越沉迷手機。
4、時間快到時提醒孩子,讓他有所準備。當孩子已經開始玩了,將要到約定的時間時,發出信號提醒孩子。比如,我們可以設定一個鬧鐘,在距離約定時間10分鐘、5分鐘的時候,提醒孩子約定的時間要到了,也可以親自和他說。
這樣的預警可以讓孩子在心理上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有所準備,不至于讓結束來得太突然,粗暴地打斷孩子在看動畫片或玩游戲時的體驗。經過我們的多次提醒后,真正到了結束的時間,孩子也不會出現太強烈的反抗。
孩子不肯交手機的原因
其一,沒有事先告訴違約的后果。在你的規則里沒有告訴孩子,如果他繼續玩會有什么結果。孩子不知道自己不遵守承諾會發生什么,所以當然會選擇現在自己最想做的事,就是接著玩。
其二,說服無果后的方式錯誤。很多家長在多次說服無果后,都會選擇把手機“搶”回來。但在做出“搶”這個動作前,并沒有預先讓孩子知道,突然的搶奪和發火會讓孩子受到驚嚇。
孩子因為沒辦法預知父母的行為,也無法自己做選擇,更不能自己負起責任,所以他在這個事情面前,就只剩哭鬧這一個選項。而孩子一哭,或者引來祖父母為他撐腰,或者讓你心軟,最后你只好妥協。
其三,妥協有一,就有二、三、四。你的妥協,會讓孩子誤認為是自己的哭鬧得到了獎勵。所以下一次,孩子還會繼續使用哭的方式來追求自己的利益。長此以往,你定下的規則就一點作用都沒有了。定下的規則之所以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實是在執行的環節出了問題。
家長管控孩子的手機要遵循三個原則
家長管控孩子的手機要遵循三個原則,即事前有約定、事中有提醒、事后有總結。事前有約定指的是家長和孩子要提前約定好手機的使用時間,例如媽媽和孩子的約定就是晚上11點交手機。
事中有提醒指的是家長再給孩子手機的時候要先說明可以玩多長時間,幾點要上交,然后距離到點前10分鐘提醒還有多長時間,時間到了再去提醒說已經到點了。事后有總結指的是約定的時間到了之后,孩子是按約定做到了還是沒有做到,做到了有哪些獎勵,違反了約定有哪些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