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后,一旦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孩子的學習就失去了動力,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許多家長被自家孩子不想上學、不愛讀書的現實問題所困擾,卻不知道如何緩解孩子的厭學心理。家長可以看一看下面的這篇文章,應該能夠幫到你。
孩子厭學不想去學校家長怎么辦
首先,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上個好大學,但我們也要客觀評價孩子的能力,接受孩子的平凡。父母盡力給孩子提供學習條件,孩子努力了、盡力了,至于結果不論好壞,接受就是了。再說,人生的路又不是只有上大學這條。
其次,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其實,很多父母不會和孩子交流溝通,因為大多數父母所謂的交流溝通,后面就變成了說教、指責。“我為你上學付出了多少,你怎么能說不上就不上呢?”這樣的語氣是不是很熟悉?當父母和孩子這樣交流時,孩子還能敞開心扉和父母說話嗎?
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個體,不批評、不指責,和孩子心平氣和的好好聊聊,看看孩子到底為什么厭學,然后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
其次,找老師和孩子班上的同學多溝通。孩子進入初中后,每天在校的時間遠大于在家的時間。可能老師和同學對孩子的了解要大于父母。
去學校找找班主任和各科老師,問問孩子近期的上課狀態,學習情況,去和孩子平時經常一起玩的同學打聽一下,看看孩子有沒有和其他同學發生什么不愉快的事。如果孩子在學校住宿,去和他的舍友聊聊,看看孩子有沒有什么異常行為。
最后,改變親子關系模式。孩子的任何問題都可以追溯到親子關系上來。如果孩子出現了厭學的情況,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想想是不是對孩子平時太苛刻了?是不是家庭讓孩子感受不到溫暖?是不是對孩子的關心不夠?
如果孩子不愿意和談心,父母可以試著換種方式和孩子交談,比如:寫小紙條、發消息等方式。切記和孩子的日常交流要以鼓勵、引導、獎賞、發現長處為主,避免批評、指責等負面評價。
孩子厭學無非有兩個原因
一是內因,即孩子本身的原因:由于年齡小,心理素質不穩定,不善于掌控自身情緒,因此學習上遇到一點挫折,就容易精神緊張、自信心受挫,從而影響考試成績和學習心態。
二是外因,即外部環境造成的孩子厭學:這一類原因有很多,比如父母不恰當的期望,某些老師教學方法不當,課業負擔過重,和同學之間關系緊張等等,都會讓孩子產生焦慮、愁悶、煩躁的情緒,從而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產生厭學情緒。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1、引導孩子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先找到勝任感,有了自信,再一件件去挑戰。忌急功近利,忌攀比,尊重每個孩子自己的成長節奏。
2、看見孩子,及時鼓勵和表揚。這個太重要了,在學校老師一對多可能會顧及不上,在家父母一定要跟上。因為這是孩子保持學習狀態的精神營養。
3、幫助孩子找到學習方法和規律,提升學習能力。我們大多數父母也是第一次當家長,難免會抓瞎,但現在資訊發達,聯絡方便,多查查,多問問,多和同學家長交流,互通有無,你會發現還是有很多可以借鑒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