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孩子剛剛跨入學習的門檻,這是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然而有些家長松懈孩子的幼小銜接,導致孩子上小學,還以為跟幼兒園一樣玩著學習,一時間無法適應,產生厭學情緒。
小學一年級學生不想上學怎么辦
1、培養孩子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可以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與學校老師保持積極溝通,讓老師幫忙解決孩子自身的心理問題,幫助孩子調整情緒,調整好心態與學習狀態。
2、要給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當孩子厭學時,父母應該對孩子心理進行疏導,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能再像幼兒園那樣玩耍了,這時父母就可以給孩子樹立一個遠大的理想,讓孩子奔著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
3、給孩子多講講校園里有趣的事情。一年級孩子不想去學習,很可能是對校園不感興趣,家長要是引導孩子讓孩子對學校感興趣了孩子才會覺得學校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父母不但要給孩子講學校中有趣的事情而且也要鼓勵孩子多去交朋友,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越來越喜歡學校的生活。
4、父母要創設一個寬松的家庭環境。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孩子一塊制訂一份適合又有針對性的學習作息時間表,但不必完全改變家庭日常生活規律。家長適當地降低對子女的學習要求,創設情境,讓孩子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滿足他們尊重的需要。
小學一年級厭學原因
1、孩子不會學習,這類孩子往往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舊知識、新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學習,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的表達出來,對日益繁重的學業課程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2、孩子與同學、小伙伴、同齡人交往出現了問題,無法融入到學校。
3、受的老師或者同學不公正的批評,受到了欺負,內心受到了創傷引起的不愛學習。
4、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目的定向過高,期望過高會使孩子產生壓力增加,不自覺的會把學習與痛苦聯系在一起塊,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家長教育一年級孩子方法
1、態度決定一切,重視學習習慣。剛從幼兒園大班升上一年級,許多孩子的心理還沒有及時過渡,因為他們并不真正明白幼兒園與小學的區別。一些孩子還像在幼兒園那樣,回家之后首先是玩,想不起來要先做作業。
在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給孩子立下規矩,明確任務:讓孩子知道,學習才是首要任務,這個任務沒完成,其他的事情都只能靠邊站。
2、學習知識要讓孩子學會預習。預習讓孩子知道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是什么,復習讓孩子鞏固昨日所學的內容。同時家長要監督孩子,有條件要陪孩子一起來預習和復習。該背誦的必須要背誦。因為你在旁邊孩子要踏實與安穩得多,而且若在預習中有什么問題,也可以指導他。
3、養成寫完作業及時檢查的習慣。寫完作業反過來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孩子寫完作業就把作業本一扔,開心地跑去玩了,這樣的壞習慣以后也很難改掉,因此一年級時就要訓練孩子一定要有檢查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