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初三沒有動力可采取的辦法:1、家長要定期給孩子一些放松的時間,考慮孩子的實際能力;2、對孩子的督促要講求節奏,不要每天都要嘮叨孩子;3、讓孩子認識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讓孩子自主學習。
孩子讀初三沒有動力怎么辦
1、定期給孩子一些放松的時間
學生學習上有“高原現象”,到了一定的階段,學生的成績不但不沒有上升,還會出現停滯或者下滑。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學習狀態不佳,就開啟了嘮叨加埋怨的模式。更加重了孩子內心的煩悶和叛逆。這時不妨帶孩子出去散散心,等孩子心胸開闊心情愉快了,再和孩子好好談談。學習任務上的布置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承受能力,給孩子留出足夠的休息時間,保證孩子的良好聽課狀態。
2、對孩子的督促要講求節奏
家長在督促孩子學習的時候,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節奏。既要避免每天不停狂轟亂炸,也不能放任自流。如果孩子的學習處于比較理想的狀態,家長可以稍稍鼓勵和肯定,不能表現得過于夸張。如果孩子的學習狀態出現了下滑,不是由于疲勞引起的,而是由于個人的懈怠,那么家長就應該嚴厲地給孩子指出來,但是不能牽扯舊賬。然后給孩子一段調整的時間,家長在旁邊要做的是觀察、肯定、鼓勵。
3、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攻心”為主!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要讓他們明白當今社會的大環境下,沒有學歷的人都在做什么樣的工作,日子是否艱苦!有機會,可以帶著他們一起去體驗下社會底層人民的工作(如:一日服務員、卸貨工等),只有親自體驗過,他們才會明白學習才是世上最幸福、最容易的事。
孩子學習缺乏動力的原因
1、思想消極
有的孩子平時對什么都上心,可就是對學習不上心,父母得在后面跟著才可以,推一步走一步。因為父母總是督促自己學習,孩子就誤以為“學習是為父母而學”,完全意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
2、基礎差,跟不上老師的進度
小學時,主要的科目就只有語數兩門,而上了初中后,孩子要學習的科目一下從“兩科”增多為“九科”,學習能力強的孩子,能很快調轉思維,跟上老師講課的進度,而學習能力稍微弱點的孩子,就跟不上老師的進度。一天沒聽懂,如果沒有及時的補回所欠缺知識,那么第二天依舊聽不懂,日積月累,孩子上課就會是“聽天書”的狀態,反正怎么努力都聽不懂,從而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
3、父母管教過于嚴格
步入初中,就要面對“中考”這一問題。眾所周知,“中考”對于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家長就很重視孩子初中的學習成績,為了孩子能夠上個好的高中,而不斷向孩子施壓,報各種補習班,讓孩子在“高壓”中變得“厭學”,最終失去對學習的熱愛及學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