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以后,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常常以大人自居,如果這個時候家長還按照以前的方法教育孩子,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那么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討厭父母?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討厭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討厭父母,是因為父母管的太嚴,管的太寬,管的太多。
青春期的孩子思維是非常活躍的,是不想受任何約束和限制的,而作為父母,孩子的有些觀念不太認同,或者是認為孩子的想法不對,就會強加干涉,這樣對孩子就造成了一種逆反心理,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討厭父母。
而且家長越是教育,孩子就越是反感排斥,父母總是在孩子耳邊“嘮叨”,可孩子并不會認為你們的付出是為他好,他們更覺得你們是在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
所以當孩子不再是小朋友之后,爸爸媽媽也要跟著孩子一起長大,不要再試圖掌控孩子的方方面面,留給孩子一些獨立自主的空間,遇到選擇題時,學會認真思考并尊重孩子的想法。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特殊成長階段,孩子們進入這個階段之后變得難以管教了,甚至連最起碼的溝通都很困難,不少孩子更是產生仇視父母的心理。此時家長一定要保持理智,合理應對。
為什么青春期孩子仇視父母
這種仇視里有很大一部分成分是青春期的叛逆,只是一種情緒;許多孩子在嘴里喊著“恨”父母,但并不是真正恨父母,只是情急之下的口不擇言。
但是,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父母不能把這種“仇視”僅僅把它當作一種來得快去得也快的負面情緒對待。情緒是感情的外衣,在“仇視”這種負面情緒的里面還有更深層次的感情上的根源,這一點值得所有的父母重視,甚至警惕!
中學生的“叛逆”隱藏著他們渴求平等與尊重這種社會性的感情。如果父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越是叛逆的孩子,他們平時越沒得到父母的尊重,他們的基本權利都在父母的“都是為你好”借口下被剝奪或被漠視。
他們的叛逆就是想擺脫對父母的依附,但是,他們的能力又讓他們感到無助,所以,他們以故意與父母對著干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不滿,因此,他們在父母眼里顯得很“叛逆”。
不少孩子由于從小缺乏關愛和陪伴、尊重和理解,導致孩子對父母有很大的成見,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關心子女的內心需求,尊重他們的個性與選擇,讓家庭成為一個有愛、有尊重、有自由的空間。
為什么孩子討厭父母
1.父母的管束太嚴厲或過于寬松,導致孩子感到不自由或者沒有規矩可言。
2.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指手畫腳、發飆,讓孩子感到壓力很大,不敢表現自己。
3.父母不重視孩子的感受,不關心孩子的想法和需要,讓孩子覺得孤獨無助。
4.父母總是嘮叨教育,不停地批評指責,讓孩子感到沒法透氣。
自從孩子步入青春期之后,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大了,而且常常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比如焦慮,暴躁,恐懼等等。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家長還需要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然后對癥下藥。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情緒不穩定
1、學習壓力過大。學習壓力是很多青少年都會遇到的一種問題,學習方面出現壓力過大的情況后,就很容易產生焦慮或者煩躁的情緒,久而久之便會出現情緒障礙。
可能成績好的人想要保持原有的好成績,對于成績比較差的,就覺得自己怎么努力都趕不上別人,這樣就會產生過大的心理壓力,長時間得不到釋放之后就會出現情感障礙。
2、家長溝通障礙。有些青少年出現情緒障礙,可能是來自于家長之間的沖突。有部分青少年會發現,平時根本沒法與家長進行很好的溝通和交流,就覺得家長根本不能理解自己,這樣就會產生更多的家庭矛盾,因此整個家庭氛圍也比較差,這樣也會導致青少年出現情緒方面的問題。
3、生活過分依賴。對于青少年而言,隨著年齡不斷增加,獨立性也會明顯增強。但是有些人處于青少年階段時,可能心智并未完全發育成熟,尤其在物質方面特別依賴家長,這樣就會產生焦慮或者情緒低落的現象,嚴重的還可以影響正常學習。
沒有與孩子平等的交流,不尊重孩子,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沒有認識到青春期孩子的變化。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不愛和家長溝通,不關心孩子的想法,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總是認為孩子小,沒有把孩子當朋友相處。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不愛和家長溝通
1、家長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孩子不愿意與家長溝通,一方面是家長不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總是擺出什么都懂得的樣子 ,以過來人的態度點評孩子的觀點。青春期的孩子思維敏感,對很多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但又不能很準確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這時候他們需要的不是說教,而是切身實際的共同感受,需要關愛,理解,尊重,更需要從心靈上得到共鳴和幫助。
2、親子關系出問題
應該是屬于親子關系的問題了,孩子在還小的時候,跟父母沒有建立起一個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家長沒有在孩子自尊心上給與最大的培養及幫助,這樣隨著時間的成長,孩子變得不再相信父母,父母沒能成為孩子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孩子到了青春期已經開始獨立的思考自己的人生了,孩子會主動去思考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很多家長不知道自己如何跟孩子溝通,自然而然的覺得孩子很叛逆。那么,青春期孩子討厭父母怎么辦?
青春期孩子討厭父母怎么辦
1、理解孩子的思想獨立
青春期的孩子逐漸形成自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有了自已的看法和選擇,在處理問題上隨心而為。所以家長這時候也不要過于焦慮,這也是一個過程,只要家長耐心的去引導孩子,給孩子關心愛護,多去與孩子溝通,把孩子當朋友一樣的相處,慢慢的孩子就會好起來的。
2、給予孩子尊重和發言權
青春期的孩子,看起來越來越像個大人,可想法卻還非常“小孩子”。每個孩子都渴望自己能被大人平等看待,孩子渴望獲得與家長平等對話的機會。尤其是孩子在特殊的青春期階段,家長需要及時調整,多聆聽,換位思考尊重孩子的語言,不要經常打斷孩子做的事情。適應孩子的成長需要,重建親子關系。
成為一家人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我們要珍惜彼此,善待彼此,終生互相支持。現實情況是,許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仇恨比什么都重要,親子沖突無疑是中國家庭中最嚴重、最普遍的問題,那么,為什么高中孩子討厭父母?
為什么高中孩子討厭父母
1、對孩子強權控制
孩子們不是不用管教,但必須以正確的方式去做。養育子女不是管理農場,作為父母,必須放棄對控制的渴望,并設法以順應孩子的感受而非專制的方式來管理孩子。
2、過分溺愛
許多父母以愛的名義讓孩子遠離現實生活,將他們隔離在象牙塔中。他們認為的愛實際上滋生了無法言喻的憤恨。其實父母溺愛孩子,根本原因是他們可憐自己的童年,他抗拒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