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不聽老師指令可采取的辦法:1、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約束孩子的行為;2、家長不要溺愛孩子,要學會正確引導孩子;3、家長要樹立正確的觀點,教會孩子明白道理;4、多跟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
孩子上學不聽老師指令怎么辦
1、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孩子之所以會在學校不聽老師的指令亂跑,主要還是因為規則意識不夠,不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雖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普遍存在這種問題,但是,家長不能以此為借口任由孩子發展。因為學校是孩子過渡的關鍵階段,如果家長不能在學校階段幫助孩子形成規則意識,孩子進了社會也會被這個問題所困擾,進而影響到孩子的生活。
所以,家長必須重視這個問題,逐步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一方面家長要在生活中給孩子訂立各種規則,家長要根據孩子遵守規則的情況實施一定的獎懲措施,當然,懲罰只是輔助措施,家長還是要以獎勵為主,這樣做才能激發孩子遵守規則的積極性。
2、家長不要溺愛孩子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步入校園之后自己就會輕松了,其實不然,孩子步入校園之后,會出現更多讓父母束手無策的行為,比如跟同學發生沖突,不遵守課堂紀律,不聽老師的約束等等,這些更是讓父母應接不暇。
孩子在學校不聽老師管教怎么辦
1、與班主任交流。當孩子在課堂上不遵守紀律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第一時間訓斥,因為你并不知道事情真相是什么,一旦不分青紅皂白一頓訓斥,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反感與叛逆心理,還會冤枉了孩子。先找到孩子的班主任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做一個大概的判斷。
2、逐步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孩子之所以會在學校不聽老師指令亂跑,主要還是因為規則意識不夠,不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雖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普遍存在這種問題,但是,家長不能以此為借口任由孩子發展。
3、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正確引導。孩子不同年齡階段有各種各樣的“不聽話”,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不聽話”的情況是不同的,再加上個體差異,“不聽話”的程度也不同。
因此,家長應該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思考“不聽話”的緣由,理解“不聽話”的合理性,變訓斥為引導,變說教為啟發,變對峙為交流,讓孩子由“不聽話”慢慢變為“聽話”。
面對叛逆不去上學的孩子時,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只能在一旁干著急,甚至有些家長會采取一些極端的方式,去逼迫他們上學,但這種方式對于叛逆期的孩子來說,只會適得其反。
孩子不聽話不去上學怎么辦
1、要弄清原因,對癥下藥。叛逆期厭學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有的孩子在學校與同學們的關系沒處好,或是受到了欺負;有的則是受其他孩子的影響,有了不良的行為,集體逃學;有的是沉迷游戲,不能自拔。
所以,家長首先要弄清原因,對癥下藥,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是一頓訓斥,不僅不能解決問題,甚至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2、減少壓力。孩子叛逆不上學可能是壓力導致的,如果經常如此,家長在周末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到戶外活動一下,有利于放松心情,也可以減少學業方面的壓力。
雖然孩子比較小,但是學習壓力確實非常大的,有些孩子可能不愿意長期停留在這些壓抑的空間,因此會產生叛逆不愿去學校上學的想法。
孩子因為被老師“兇”,因此對老師反感,更有甚者直接不想上學了,家長們面對這種情況時,一定要讓孩子可以試著深入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
孩子說老師兇不想上學怎么辦
1、家長不能當孩子面說老師的壞話或不是。即使我們認定老師做法不妥,也要注意避免這樣做。因為一旦破壞了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不要指望孩子能夠用尊重的眼光看待老師了,那么孩子的學校學習和生活將不會再有正能量的輸入。
2、讓孩子理解老師。無論出于哪個成長階段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離不開學校的教育。作為老師,對孩子的批評是在所難免的,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有些老師的批評有一定主觀色彩的,但大部分老師對孩子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有好的表現。
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能夠使孩子正確面對老師的批評,讓孩子明白老師批評的初衷。
3、讓孩子明白上學上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當孩子被負面情緒主導的時候就很容易什么都不管不顧了,他們不顧及決定的后果更在意自己當下的情緒。當時上課并不是因為討老師喜歡,而是要去學東西的,不上課就意味著學習落后,這對于孩子來說是自己的損失,而并非老師的損失。
孩子怕老師、上學不敢和老師說話,家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消除內心的恐懼感;只有弄清楚問題出在哪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孩子上學不敢和老師說話怎么辦
1、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環境。孩子在一種和諧輕松的環境中,容易形成自信、平穩的性格。家長之間有事多商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
2、鼓勵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無論說的對錯,先讓他努力去表達,在這個過程中,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注度和愛。家長要創造各種各樣的機會讓孩子多接觸社會,長見識、增見聞,孩子懂得多了,就會變得更加自信。
3、不要當眾指責、羞辱孩子。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和挫折感,使他更加膽怯和退縮。當孩子不肯叫人時,不要當著客人的面強迫他叫,也不要說"人都不會叫,是個啞巴"等責罵和羞辱的話,而應當等客人離去后再耐心教育和鼓勵孩子。
4、創造條件,擴大孩子的接觸范圍。家長應有意識地讓孩子廣泛接觸社會,引導孩子與其他人接觸,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游戲、購物、接待客人等活動中去。對不敢去找別人玩的孩子,可先帶他觀看別的小朋友游戲,當他被別人的歡樂情緒感染時,請別的小朋友來邀請他,并鼓勵他積極參與。
孩子膽小怕老師,家長不能掉以輕心;可以幫助孩子增加一些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人際交往能力。孩子每個點滴的進步都應該給予真誠的夸獎和正面的肯定,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幫助孩子更好的融入學校這個大家庭。
孩子上學膽子小怕老師怎么辦
1.弄清楚問題出在哪里。想要解決問題,就要先弄清楚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家長可以先從自家孩子身上入手,經常詢問一些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看看孩子和老師關系冷淡到底是因為孩子刻意躲著老師還是老師對孩子態度比較冷淡或者過于嚴厲造成的。
2.不輕易表達對老師的不滿。有些家長遇到事情就會怪老師,其實很多時候確實是孩子犯了錯誤,即便是家長對老師有意見,也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說老師壞話,否則會讓孩子對老師產生更強的抵抗情緒。
3.消除對老師的恐懼感。小孩子對于批評人時的老師會感到害怕,所以要告訴孩子,老師批評小朋友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做錯了什么。要讓孩子和老師多多接觸,多多互動,不能過分疏離,越是疏離越因為陌生而感到恐懼,和老師熟悉之后做錯事被老師批評兩句,孩子也是能夠接受的。
4.角色互換游戲。在家里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戲,讓孩子扮演老師,一方面讓孩子能夠理解老師的做法,另一方面通過孩子的表演能夠看出平時老師是怎么對待孩子的,老師平時的形象是什么樣的,從而方便家長“對癥下藥”。
孩子上學的時候不聽課,家長首先看一看孩子是否厭學,如果有,解決厭學問題是讓孩子上課聽課的關鍵;如果孩子不厭學,就要關注孩子注意力的問題,家長在平時要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上課能夠專心聽課。
孩子上學不聽課怎么辦
1、目標的學習。一般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孩子都是因為學習目標不明確,家長要幫助孩子制定每天的學習計劃,只有定下學習目標,孩子不會對學習迷茫。明確目標,安排好學習時間,孩子的思想會放在完成目標上,便不易產生厭學心理,上課就會注意聽講。
2、讓孩子課前預習。孩子上課時如果沒能跟上老師的思路,沒法進行有效的思考,他的大腦一定是混亂乏力、消極怠工的,他的情緒一定是無精打采,甚至恐慌焦慮的。孩子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對學習保持有意注意,分心走神在所難免。
父母應重視并指導孩子的課前預習,讓孩子對學科每一課時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都有較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而能在課堂上與老師進行有效互動。
3、日常培養孩子專注力。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提高專注力,如可以設定一個鬧鐘,跟孩子說在鬧鐘響之前這段時間,如果能夠真的完全某件事情,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勵和鼓勵,通過提高孩子專注力,讓孩子在上課的時候,能夠認真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