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親子教育,培養與孩子的親密關系。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不僅增強了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也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然而,很少有家長意識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一旦他們不把握“度”,也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為了使孩子的身心發展更加健康,父母應該在相應的時間“遠離”孩子,而不是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邊度過余生。孩子對父母、老師和同學的過度依賴會影響他的成長。畢竟,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需要創新的、自主型的人才。過于依賴別人的孩子,在離開自己所依賴的對象時,會不知所措,難以生存。想象一下,當他長大進入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后,他將如何生存、發展?那么如何讓孩子克服依賴,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1.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有些孩子有獨立的想法,但是他們的父母不給他們獨立的機會,所以孩子不能加強他們的獨立能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依賴程度高的孩子容易失去自信,能力普遍較低。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當孩子取得一點成績時,要在正確的時間給予表揚和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勇氣。當孩子獨立做事情時,父母應該給予指導和幫助,為孩子成功做事情創造條件。因為孩子是敏感和脆弱的,如果他們總是遇到挫折,他們會很容易失去自信。父母必須保護孩子寶貴的自信心。
2.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并尊重他們的選擇
孩子們被要求要聽話,他們的獨立性和個性無法得到發展。這是父母經常忽略的一個方面。從小培養孩子獨立選擇的能力。一件事可以給孩子幾個選擇。當孩子做出選擇時,尊重孩子的選擇,并讓孩子從小就意識到他要為他的選擇的后果負責。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從依賴到獨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獨立意識是逐步建立起來的,而這個逐步建立的過程就是家長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過程。一個不懂得獨立、沒有獨立意識的孩子不僅僅不懂得如何去交際,而且不會在往后的生活中很好地生存下去。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一、從幼兒時期開始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就要讓他們自己去做。從兩三歲起孩子就開始喜歡自己做,大人越阻攔孩子就越反抗,表現得很“任性”、很“獨立”。大人應適當引導和培養,不要阻止他。否則他就會變積極為消極和依賴。事實表明:成人替孩子包辦的越多,阻止得越多,孩子的依賴性就越強,獨立性也就越差。因此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大人就得放開孩子的手腳,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就要讓他們自己做,大人不能包辦,不能過度保護。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要讓孩子自己玩,玩是孩子的主要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還要多讓讓孩子跟小伙伴一起玩。鼓勵他們團結合作,自己解決小問題,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大人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以同等的身份融入他們的游戲中,不能居高臨下。
三、要讓孩子參加成人的活動。當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大人的活動時,他會不知不覺去模仿大人去待人接物和處理問題。父母可以讓孩子一起做家務事,一起購物,一起做美食,一起串門,一起參加聚會,參加社會活動。孩子慢慢地會產生責任感。跟大人在一起走動多了,孩子就會了解大人的處事方式,增長知識和生活經驗,形成獨立生活的能力。
四、大人還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交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務,讓他們獨自去完成。例如:自己洗衣服、學做簡單的飯菜、修補自己的物品、喂養小動物,制作小玩具、清點所買物品、獨自付款、獨自取快遞等。孩子每進步一點點,大人要多鼓勵多賞識,孩子就會更優秀。
在生活中,孩子一天天長大了,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獨立的意識,教育孩子獨立,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內容,孩子獨立性強弱,對他的一生都有著重大影響。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一、從孩子幼小時即做起。孩子兩三歲時,就有了想自己干的意識。這時就應該順勢引導,教給孩子自己做的方法,從培養孩子自理能力開始,讓孩子具有基本的獨立能力。
二、要激發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要通過舉實例,講道理,親體驗等方法,讓孩子懂得獨立的的好處,克服孩子的依賴性,讓孩子自己積極主動地要獨立。
三、要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提高對孩子在獨立方面的要求,對孩子在獨立方面的成長進步即時予以鼓勵。讓孩子的獨立形成習慣。
四、要舍得放手讓孩子獨立。家長溺愛,舍不得放手,怕孩子吃苦,自己替代孩子去做,這樣,孩子怎么能獨立。還有家長信不過孩子,怕孩子出錯搞糟,不給孩子獨立的機會,束縛住孩子的手腳,孩子怎么能獨立。
對每位孩子來說,獨立是一種很重要的品質,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做事習慣。孩子獨立做事的好習慣要從小培養,孩子越小,可塑性就越高。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讓孩子自主思考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什么事情都是直接給孩子決定。作為父母,在生活中,應該多多的嘗試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孩子主動打掃一下自己房間的衛生,主動幫媽媽拿手上的中的物品,主動安排自己的讀書時間等等,孩子主動意識的增強,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自主學習的。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空間
孩子在自己的空間里面,可以自由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布置。他可以在這個自己的空間里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管是在里面玩玩具,孩子在里面睡覺看書等等,讓孩子自己合理安排和控制。這是在培養孩子獨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想要一個孩子長大后能成大器,那么這孩子從小開始就必須具備獨立性,要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從而做出選擇、判斷,才能更好的解決生活的各種問題,迎接更難的挑戰。那么,家長怎么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怎么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一、父母不包辦孩子的事情
很多父母以為自己把全部的愛都給孩子,替他包辦了一切,殊不知這樣只會讓寶寶錯失很多嘗試的機會,也失去成長的經歷,一旦離開父母的庇護,孩子的路將異常地艱難。
二、重視孩子第一次嘗試
孩子的路終將是他自己去走,所以父母要學會放手,鼓勵孩子去嘗試,讓他學會做自己的事情,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幫助很大,可以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所以家長一定要抓住孩子習慣建立的時期,選擇合適的方式去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不僅僅是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也要同時培養。
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
1、明確的規矩。古語有云,無規則不成方圓。哪些事情必須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家長要與孩子立下明確的規矩。例如,孩子自己玩的玩具,過后要自己收拾并擺回原處,如果不收拾,超過3次后家長就將玩具沒收1個星期。長期以往,孩子就能逐漸養成愛整潔、有條理的好習慣。給生活立規矩,孩子會給你回饋很多意外驚喜。
2、及時的鼓勵。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需要家長的肯定和鼓勵,才能增強孩子養成習慣的積極性。家長可以多用具體的、正面的評價語,類似:爸爸發現你今天睡前又自覺去刷牙了,這可真棒。
這些具體的評價能夠使孩子感受到自身是有在進步的,而且自己的進步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人都是朝著被鼓勵的方向發展的,在馬斯洛關于人的需求層次中,其中有一層就是被他人認可的需求,這對于孩子也是一樣的。
3、家長的陪伴。養成習慣的初期,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孩子練習字帖的時候,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專注練;孩子練習口語的時候,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大聲說;孩子睡前閱讀的時候,家長陪著孩子一起耐心讀。
很多家長都說自家孩子非常有個性,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讓家長管束。家長一心想守護孩子,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生怕孩子走上錯路,可孩子一心執著于自己的想法,因此經常會造成親子關系不和諧。
培養孩子個性的重要性
1、有個性意味著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一個充滿自信的小孩會很樂觀,并且能夠積極面對學習和生活,而不是整天的自我懷疑。有強烈自信的小孩敢于挑戰自己和新事物。這是一個人不斷進步的內在動力。自信心強的小孩,他們的氣質也不一樣,他們敢于闖蕩,不會畏畏縮縮,俗話說,愛拼才會贏,拼搏的小孩才可以成功。
2、孩子個性的培養跟科學教育是有很大影響的,如果能夠進行科學教育的話,那么他的性格一般來說都是比較好的。從小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懂事理,懂感恩的孩子,他大了就錯不了,從科學教育的角度,就是不要強迫他去學,他不愿意學的東西,如果必須強迫的話,也要耐心的去引導他,不要以強制的態度這樣對孩子會有逆反心理。
3、有利于提升自信自愛自立自強的品格,增強繼續發揮優勢多做貢獻的決心,并利用這個機會進一步交流感情,積累經驗。
個性展示是展現個性風采的意思是將一個人獨一無二的魅力展現出來。個性亦稱“人格”,指個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風采多指美好的儀表舉止。展現個性風采指人們拋掉心理包袱與限制,通過合理的途徑來展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