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幫助很大,可以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所以家長一定要抓住孩子習慣建立的時期,選擇合適的方式去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不僅僅是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也要同時培養。
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
1、明確的規矩。古語有云,無規則不成方圓。哪些事情必須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家長要與孩子立下明確的規矩。例如,孩子自己玩的玩具,過后要自己收拾并擺回原處,如果不收拾,超過3次后家長就將玩具沒收1個星期。長期以往,孩子就能逐漸養成愛整潔、有條理的好習慣。給生活立規矩,孩子會給你回饋很多意外驚喜。
2、及時的鼓勵。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需要家長的肯定和鼓勵,才能增強孩子養成習慣的積極性。家長可以多用具體的、正面的評價語,類似:爸爸發現你今天睡前又自覺去刷牙了,這可真棒。
這些具體的評價能夠使孩子感受到自身是有在進步的,而且自己的進步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人都是朝著被鼓勵的方向發展的,在馬斯洛關于人的需求層次中,其中有一層就是被他人認可的需求,這對于孩子也是一樣的。
3、家長的陪伴。養成習慣的初期,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孩子練習字帖的時候,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專注練;孩子練習口語的時候,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大聲說;孩子睡前閱讀的時候,家長陪著孩子一起耐心讀。
經過7天左右的時間,孩子的行為基本穩定了,家長就可以慢慢撤退出來。這就好比打保齡球,我們用標準的姿勢把球送到正確的軌道后,就可以大膽放手,它不會跑偏。
4、及時評估和獎懲。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孩子會不斷地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產生放棄的想法。這時就需要家長將一個習慣,分成一個個小的部分,進行評估和獎懲。
比如預習課文的習慣。每天預習后,家長都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給他一個貼紙的獎勵,如果孩子某天沒有預習也可以有小小的懲罰,孩子受到獎勵的誘惑、對懲罰的躲避心理的影響就會更容易養成習慣。
孩子的習慣不好怎么辦
1、提高孩子的認識。培養良好的言行習慣,是做好孩子教育的關鍵。家長首先要培養孩子對習慣的認知,讓他們了解好習慣對自己的重要性,只要孩子對習慣培養產生了主動認識的興趣,自然會主動參與養成計劃。壞習慣會讓孩子得到許多教訓,好習慣會讓孩子更易走向成功。
2、給孩子制定行為規范。給孩子制定行為規范,并讓孩子了解清楚好習慣的標準。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既要細心,又要耐心,明確孩子的行為規范,給孩子作出細致的指導,才有益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3、適當的榜樣作用。榜樣作用會使孩子對好習慣有一種心之所往的熱情,愿意為這個習慣的養成做出加倍的努力,特別是名人和優秀伙伴的榜樣作用,對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能產生很大的作用。
4、持續的行為鍛煉。堅持對孩子優良習慣的行為進行鍛煉,讓孩子自發主動地養成好習慣。不同的行為習慣需要不同的養成時間,家長要持續對孩子進行習慣養成的鍛煉,才能讓孩子終身受益。
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哪些方面的習慣
1、學會言行一致。言行一致就意味著一個人要誠信,說到就要做到,注重培養孩子做事情要看結果的能力。從小培養孩子言行一致,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好處。
2、學會尊重對方和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尊重對方也是一種基本的禮貌,這種尊重也是對彼此的尊重。只有學會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對自己的尊重,這是做人的基本前提。
3、學會善于選擇。想要一個人長大后善于做決定,做事就不能猶豫不決的。所以,在孩子很小時,就要培養孩子凡事做選擇題,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要讓孩子參與選擇的過程,積累選擇的經驗,善于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