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下面這3個表現,多半是有厭學情緒了
1、應付作業
有些孩子把寫作業當完成任務,上課的時候不專心聽講,簡單的內容不夯實,重難點不肯動腦,家庭作業遇到難題往往拖拖拉拉,投機取巧,或者抄同學作業,或者網上找答案,應付了事。
2、反正我也學不會
一般產生厭學情緒的孩子,會在學習上遇到挫折之后,極端自卑,感覺自己不是學習這塊料,自己各方面不如別人,覺得自我智力發育落后,而不是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覺得自己學習不好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不是努力可以改變的。
3、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
當孩子面對學習,已經有了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做小動作的表現,家長可要注意了。別把這些習慣當成孩子不懂事的表示,它會成為孩子將來厭學的助力。
孩子不愛學習怎么引導
1、改善孩子所處的環境
一個好的環境需要家庭、學校之間相互配合。父母的關懷、老師的關注、同學的友好都有利于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消除厭學的孩子被拋棄、被歧視的感覺,對學習由厭惡感、恐懼感變為愉悅感、舒適感,從而積極、主動、愉快地開始新環境中的生活、學習。
2、改變孩子對生活的態度
讓孩子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后,隨即就要開始自我實踐,這種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們能否我徹底轉變自己的關鍵。
3、抬起頭,重拾自信
困難和挫折是暫時的,墻推到了之后可以變成橋,困難和挫折也是成長的養料。讓孩子抬起頭重拾初中時期的自信,相信自己在未來的日子里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現狀。作為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少一些嘮叨或給孩子徒添壓力,讓孩子在平常心中找到自我,克服困難,力求取得學業上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