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按照字面意思解釋就是討厭學習,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對學習不感興趣,把學習當作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視學習為一種負擔,于是會出現經常請假,曠課甚至會出現逃學現象。那么,厭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學生厭學該如何處理?
厭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學生壓力過大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和心理發展不成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校和家長寄予期望太高,孩子把各個方面的壓力都憋在心里,而學生的精力有限,時間一長便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2、學習動機不足
有些孩子由于學習成績不佳,處于被動,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他們感受不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和快樂,只覺得學習是一件枯燥又無聊的事情。
3、基礎差 學習跟不上
有的學生由于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進度跟不上,成績愈來愈差,自身的自信心受挫,從而產生了厭學情緒。
4、學生意志力薄弱
學習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且艱苦的事情,需要學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如果孩子意志力薄弱,遇到問題就退縮,面對學習難題不動腦,長期下去便會產生厭學心理。
學生厭學該如何處理
1、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指導
在平時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加以指導,降低他們對學習成績的關注,強化他們對學生過程的興趣,讓孩子能夠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2、為孩子創造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孩子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孩子在一個寬松愉悅的環境下學習,有利于培養孩子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知識的興趣,可以有效避免厭學情緒的產生。
3、減輕學生壓力
現在的家長和學校,在應試教育影響,不斷的給學生施加壓力。作為家長,我們要盡量減輕孩子的壓力,做到寓教與學,勞逸結合,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下學習。
4、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多數學生厭學都是因為缺乏興趣,我們可以盡量給孩子創造學習環境,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重拾學生的自信心。
厭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學生厭學該如何處理?面對學生厭學現象,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改正學習方法,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學會看到學生的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