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小學課業就比較繁重,沒有幼兒園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一年級的孩子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學校,可能還不太適應,如果厭學的話要耐心細致的去和他講解上學的真正意義。那么,小學一年級厭學怎么辦呢?
小學一年級厭學怎么辦呢
一年級剛剛入學,是不是孩子還不太適應上課要坐那么久,每天要寫很多作業,玩的時間變少了,孩子自然會不習慣。可以在孩子學習時多給孩子些贊揚。不要太著急。孩子慢慢適應了就好了。
一年級正是學習習慣剛剛開始養成的時候,可以跟孩子商定,回到家先寫作業,多長時間可以休息(一開始這個時間不要太長),寫作業快會給一些孩子喜歡的獎勵。商定之后就要盡量堅持這個約定,不要一上火自己先打破這個約定。
孩子會更喜歡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所以對于學習任務不要給孩子太高的要求,最好是他稍一努力就能達到的,這樣你也可以有更多機會去表揚他,獎勵他。
隨著孩子適應力越來越好,能力也越來越高,可以適當提高要求,慢慢減少獎勵。讓孩子自己的成就需要去推動他學習。
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合作,父母先商量好在給孩子做約定,不要相互拆臺。
小學一年級厭學家長怎么引導
第一,孩子在上小學前的心理準備,孩子對小學的真實了解度是沒有的,在幼兒園也好,在家也好,都是寶寶的心理,到了小學,一下中規中矩的學習,她們無法適應,還有就是老師的要求一下會很嚴格,孩子如果受到批評,他會無法適應,這需要家長的細心觀察和引導,幫助孩子明白和理解。
第二,孩子在上學前的知識儲備,有的學校進度很快,孩子在上學前,幼兒園可能沒有學過什么,到了學校后,老師的教學進度,和同學們的知識儲備參差不一,有的孩子可能很快就學會了,而有的孩子卻一臉茫然,老師會對學習好的經常表揚,而另外一些孩子就會覺得老師對他的不認可,不喜歡,而導致不愛學習。
第三,對于新的班級同學的適應,原來在幼兒園里的時候,一個班也就20多個孩子,上了學以后,一下有了好幾十個同學,如何交友,如何能夠得到認同感和價值感也是孩子迷茫的或者焦慮的一部分。
第四,家長自己的態度。很多家長自己覺得孩子還小,需要慢慢成長,自己就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可是在學校里,他們可能會承受更大的壓力,有時候老師會給孩子一些作業的要求,而家長首先就不重視,沒有按要求去引導幫助孩子,導致孩子到了學校,被老師批評。還有的家長從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上也沒有按照更高的標準去教導孩子去適應學校,所以在校園里,他們會各種不適應。
一年級的孩子非常容易出現厭學情緒,只要家長給予孩子充分的鼓勵,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就能幫助孩子順利實現過渡,盡快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