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生活隨著生活條件的優越,而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過度依賴父母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形成的最具典型的壞習慣,而且還沒有點吃苦的精神,那么,怎么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獨立?
怎么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獨立
1、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也就是說,孩子要為自己的事負責。在家里,完成自己的起居獨立,打掃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等。在心理上獨立,首先,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考慮問題,應該讓孩子自己思考問題,尊重孩子的意見,以便孩子可以獨立思考并發表意見,從而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基礎成功。
2、鼓勵孩子多參加公益勞動
帶孩子或讓孩子隨集體參加公益勞動也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一條途徑。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居民區組織的一些公益勞動。
例如,參加春天的植樹,夏天的滅蚊、蠅,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掃雪等;也可以帶孩子照顧附近的孤寡老人、軍烈屬;讓他們為鄰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發報紙、取牛奶、照顧小朋友等。
3、鼓勵他們獨自面對挫折
經歷過挫折帶來的心理落差,以及獨自解決問題之后的快樂,能夠使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加堅強。當他們遇到挫折時,家長不要過多干涉,給他們獨自思考并解決的時間。也可以通過溝通給出自己的建議,商量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孩子成功解決問題時,家長也要予以鼓勵,提高他們的勇氣和自信心。今后遇到各種困難,他們也可以微笑面對,愈挫愈勇。
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1、教孩子學會生活自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可以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早上自己穿衣服穿襪子,讓孩子參與到日常的家務活動當中,比如擦桌子、拖地等等,在這個過程中使孩子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并學會自理打理自己的生活。
2、有意識地讓孩子吃一些苦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吃苦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十分的重要,但是現在的孩子們在父母的呵護下常常不懂什么是苦,什么是累。
因此,父母們完全可以收斂一下自己對孩子的寵愛,讓孩子多參與一些勞動,多經歷一些挫折,不要事事包辦,遇到問題也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由此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加強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這對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優秀品質都極為有益。
3、帶孩子多接觸新環境
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出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比如去陌生的公園或游樂場,去陌生的場合見見陌生人,多接觸陌生的環境和陌生人對提升孩子的環境適應能力有很大的益處。
懂事的孩子如同父母的小棉襖一般暖心,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乖巧懂事,長大以后能夠獨立自主,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用心。
我們知道,培養一個自立自強的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愿,也是父母給予孩子最珍貴的禮物。擁有自立性格的孩子,學習能力更好,耐挫能力也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