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生活也是越來越好,因此有一部分孩子就養成了,懶惰、浪費、喜歡有人伺候的壞習慣,看著孩子這樣的情況,家長也是內心著急,那么,怎么培養孩子吃苦耐勞呢?
怎么培養孩子吃苦耐勞
1、不替孩子做事
如果在家里孩子是被嬌生慣養、我們什么都替孩子做了,還希望孩子在遇到困難時,他的毅力和耐力大爆發,這怎么可能呢?
所以我們平常就要注意界限感,孩子自己的事情就盡量讓孩子自己做。雖然他不會做的有我們替他做的那么好,但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他面對困難的能力。
2、體驗農村生活
就是帶孩子親近大自然,不是每天在公園里,而是真正的農村,讓他們去玩玩泥巴,去農田里種種菜,澆澆水,甚至聞聞農家肥的味道。至少去看看看看餐桌上哪些食物是怎么樣的。哪怕衣服臟了,有細菌,這些都要孩子經歷,這樣孩子的生活才是豐富的。
3、父母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游,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煉。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如何改善孩子不愛吃學習的苦
1、學會溝通
沒有人是天生就喜歡學習的,也沒人是天生就討厭學習的。不愛學習肯定是有原因的,家長的正確引導是很重要的。
家長需要多跟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這樣才能知道他們內心的想法。同時可以嘗試多開發一點孩子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同時一些獎勵和嚴厲的手段都是必要的。剛柔并濟的方法是比較有效的。
2、要讓孩子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首先讓孩子處理一些簡單的學習問題,比如找幾道簡單得孩子肯定能做出來的題目給孩子做,做出來后贊美孩子聰明伶俐,適當的時候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這樣孩子感覺就好了。
3、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
常常暗示孩子,他是最棒的,他能做得比別人好,只是做不做的問題,然后讓孩子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給自己定下完成這個目標的時間,讓孩子自己去執行。當完成這個目標時,給予孩子鼓勵獎勵。
所以父母必須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他的獨立意識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要讓他經受不住驕陽和風雨的考驗,別再做溫室里的花朵。這樣,孩子以后才能在社會上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