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挫能力是成功必備的條件,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非常重要。抗挫折能力也叫逆商,逆商是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有的人是退縮,有的人直面困難,迎接挑戰,是面對挫折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那么怎樣培養孩子受挫折能力呢?
培養孩子受挫折能力
1、家長不要剝奪孩子經歷挫折、應對逆境的機會。我們可以接納孩子的情緒,和他們共情,但是需要明白的是不能去可憐他們,替他們扛起一切膽子。
相信孩子,生活有很多可能性,不如意的往往居多,他們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而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向前看的心態是他一生都需要的。
2、鼓勵孩子多嘗試、不怕犯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則改之,善莫大焉。努力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世界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整,孩子在游戲或者參與某一項活動的時候要讓孩子自己去面對過程中的不完美。只有經歷的多,心理素質才會不斷強大。
3、告訴孩子,他們很重要
讓孩子知道:別人能注意到你,別人關心你,甚至別人還依靠你。其實每個人都很關心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小孩子更加關心自己能否得到家人的注意力。甚至有時候的哭鬧,叛逆,其實更深層次上是為了搶奪爸爸媽媽的注意力。
一旦人不能得到注意力,會常常感到孤獨,容易被人拒絕。輕點,可能會自暴自棄;重點,難免會有一些反社會的傾向。因為一件小事就毀掉一個孩子的例子并不少見。
4、全身心陪伴,多創造美好回憶
就像學生時代上廁所都希望有人陪,成人在受挫折時,會更渴望親密伙伴的陪伴和傾聽,何況小朋友。哪怕碰到一些你也不知道該怎么解決的問題,至少要做到多陪伴孩子。
多陪孩子吃飯,陪睡覺,陪散步,多聽孩子講話,鼓勵TA多表達感受。用自己全身心去陪伴孩子成長,讓他們的成長中不缺失父母的身影,有著美好的回憶。
怎樣培養孩子受挫折的能力
1、幫助樹立獨立意識
孩子缺乏獨立意識會影響信心勇氣和能力,而這些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所在,作為父母,在日常要盡量讓孩子有獨立意識,自己決定以及處理個人事情,不要一味幫助孩子做決定,也不要過多干涉,在能接受的范圍內讓孩子自己處理。
2、及時對孩子做心理疏導
在成長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會讓孩子感覺不焦慮不安,如自尊心受辱、成績不良、家庭不幸等,這時需要給孩子及時做心理輔導,讓孩子對人生挫折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讓他們提高受挫能力,不會因為一點小事情而承受不了。
3、表揚要適當
現在的孩子有點小成就,父母就會格外表揚,大部分孩子是在充滿贊揚的環境中成長,甚至有些犯了錯誤,父母也會因為心疼而護短,卻不知這樣容易讓孩子形成任性、虛榮以及自我為中心等性格,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沒辦法面對困難和挫折。
總的來講,父母想要提高孩子受挫能力,日常要特別注意,不要因為孩子受挫,委屈和心疼,有時正因為大人的過分寵溺,導致孩子在未來沒辦法面對事情,輕易被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