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吃穿不愁,物質富裕,生活無憂,導致現在的孩子,吃不了苦。稍微一點點的苦,就哭哭啼啼,難以忍受。那么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呢?
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
1、吃苦耐勞的品格得從小培養,堅持不懈
從某種意義上說,吃苦耐勞也是一種習慣,是一個人意志的表現。人都有惰性,好享受,惡勞作,所以父母要有從小就得培養孩子勤快的自覺意識,從小事抓起,從懂事抓起,不松懈,力爭讓孩子打小就形成吃苦耐勞習慣,以便讓孩子在日后的成長道路上“不自覺地”踐行吃苦耐勞的品格。
2、父母自身要吃苦耐勞,以身作則,不怕付出
父母應自覺地為孩子樹立吃苦耐勞精神的典型,起地帶頭作用。有人說,孩子的成長經歷實際上就是模仿父母舉止行為的過程,說的就是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效果。
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首先自己就吃苦耐勞,為孩子立標桿,讓孩子在吃苦耐勞的環境中成長,自然就會變得吃苦耐勞了。
3、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現在的小孩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從小都嬌生慣養,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讓他們做點家務事也能鍛煉鍛煉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如讓他們洗洗碗,拖拖地。當然了,做這些家務事是要在完成作業且不影響休息的前提下。
為什么孩子缺少吃苦耐勞的品質
1、家長重點關注孩子的學習
都說“知識就是力量”,現今社會,上好大學,擁有好文憑是一條通用的康莊大道。這也造成許多家長都是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一切都要給學習讓步,為了給孩子騰出學習的時間,學習以外的事情堅決不允許孩子去做,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當然不能夠吃苦耐勞。
2、家長照顧太無微不至
相信大家都見過每年新生入學,大批家長親自給孩子鋪床、套被罩的事情,更有甚者,到了大學還是由家長代勞各種事情,孩子袖手旁觀。現在獨生子女家庭也很多,幾個老人加上爸爸媽媽全部圍繞著孩子轉,對孩子照顧的過分精心,孩子缺少鍛煉、“吃苦”的機會。
3、家長不愿意孩子吃苦
我們現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可是孩子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在小的時候都吃過很多苦,受過吃苦的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不愿意孩子再吃苦。殊不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不能因為家長的意愿,耽誤孩子的成長。
因此,家長們眼光一定要長遠,為了孩子今后能夠更好的發展,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