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的成長的道路上都是需要吃苦的,因為吃苦能夠磨練孩子的秉性,如果父母不舍得讓孩子吃苦,那么孩子將來走向社會,就被苦擊垮。那么,怎么從小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
從小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
1、要讓孩子有吃苦的意識
跟孩子上街的時候就要讓他幫我們提東西,孩子到了五六歲時,就要讓他掃地擦桌子,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孩子上學,告訴他們一些簡單的安全知識,要他們自己走路上學,放學自己回來。適當讓孩子干粗活和重活,知道我們也需要他們的照顧。
2、要讓孩子自立
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志,減少對他人的依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負責。我們作為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后打下基礎。
3、讓孩子在困難中接受挑戰
當孩子遇到問題或挑戰時,我們可以簡單評估一下這個挑戰。這個問題孩子能獨立完成嗎?孩子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這中間有沒有潛在的危險?我們需要對孩子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當孩子去努力嘗試的時候,我們不要過多的進行干預,只需要在一旁進行觀察。
當孩子主動提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一點簡單的提示和引導。然后多給孩子一些嘗試的機會,多給孩子挑戰的機會。
4、有原則,不退讓
當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愿起床的時候;當孩子難以完成一件手工制作的時候;當孩子跳繩跳到最后筋疲力盡的時候;當孩子正在完成份內的家務活,小伙伴來找他出去玩的時候……
這些都是鍛煉孩子吃苦的場合。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和鞭策。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斗爭。
父母要讓孩子學會吃三種“苦”
1、失敗的苦
一個人成長的路上會遇到許多苦,考試失利,創業失敗,找不到工作,告白失敗,這些打擊都可能導致一個人做出過激行為:要么傷害自己,要么傷害他人。
因此,家長需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挫折的態度。
2、承擔責任的苦
每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總有家長站出來,很篤定地告訴別人:“我們家孩子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彼麄冋J為,要么是別人冤枉了自己家孩子,要么是對方先做錯了事,引得自己家娃反抗。
這樣只會讓熊孩子更加無所顧忌,為非作歹。
3、堅持的苦
與失敗相伴的就是無法堅持了。因為無法堅持,許多人考試失利,減肥失敗,找不到工作,于是一直平平無奇。
因此,當孩子們喜歡某件事時,家長不如一直支持他們,幫助他們堅持下去,當孩子明白堅持的好處后,才可能堅持其他事物。
孩子只有小時候吃的了苦,長大后才會更加的珍惜眼前的每一個機會,才會更加的努力不讓遺憾出現,這樣的孩子會越來越有上進心,以后不成功都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