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名詞可能會被很多人忽視,那就是逆商,指人們在逆境的時候能夠作出怎樣的反應,也就是人們在面對挫折和困難的時候,是否具備擺脫挫折和困難的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呢?
如何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
1、樹立挫折教育意識
有些媽媽會認為孩子還小,心里承受挫折能力很弱,有些媽媽認為不應該讓孩子受挫折,其實,這樣想的媽媽是不對的,這樣做的媽媽會直接影響孩子對挫折的認識和理解。媽媽要對孩子進行挫折的教育,這樣是有利于發展孩子的能力的。
2、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應變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應該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通過鍛煉,孩子在各方面的生理、心理、自身等都有一定的提高。讓孩子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能力,比如,知道早晚氣溫不同,要注意保暖,突然停電,要知道去尋找照明的東西,家人生病了,孩子會知道給家人拿來水杯喝水等。只有孩子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遇到困難時才能更好更快地解決。
3、正確示范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應該正確地示范解決問題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面對挫折要保持一個什么樣的態度,用什么方法來解決。所以,媽媽們不妨先正確地示范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再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
如何教會孩子面對挫折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對待孩子的錯誤,家長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更容易適得其反。孩子在做錯事的時候,家長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和平等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引導孩子如何改正錯誤,而不是數落孩子,在控制情緒給孩子做好楷模。
孩子多思考多動腦
當小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如果自己應付不了,家長可以給予幫助,但前提是不要替孩子去做,而是啟發孩子去做,讓孩子多思考多動腦,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缺少的只是方法,只要家長多加注意,培養孩子勤于思考的習慣,下次遇到困難,孩子就會自己解決。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孩子心理健康的標準主要有幾個方面,比如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滿意,舉止活潑,心情愉快,適應能力強,人際關系融洽,面對困難積極應對,能獨立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孩子有些方面有欠缺,家長要給予積極引導。
總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教會他要堅強地面對挫折,要擁有一種不怕困難的精神。